脑萎缩概述

发布于 2012/09/06 16:12

脑萎缩(encephalanalosis)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萎缩的一类神经精神性疾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与老年人血液逐渐变得粘稠,血流速逐渐减慢,导致脑部所需要的能量提供不足,局部微循环不畅有关,另外,与遗传、代谢障碍、内分泌机能减退、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中毒、感染、外伤等因素也有关。脑萎缩的症状有记忆力减退外、智力下降、性格改变、神情呆滞、反应迟钝、定向力障碍、行走不稳、手足震颤、言语不清、不认亲人、失眠、头昏目眩、耳鸣、大小便失禁、手脚震颤等。

临床上通常将脑萎缩分为五型,即退行性萎缩、局限性萎缩、遗传性萎缩、大脑萎缩和小脑萎缩,各型都有其表现特点。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脑血管造影等方法对脑萎缩的诊断一般不难。脑萎缩早期治疗应在语言功能出现障碍后6个月以内最佳,对发病2~3年开始治疗的患者,其恢复程度较差。脑萎缩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高压氧治疗等等,另外就是针对高血压、高血脂及代谢性疾病的治疗。对于脑萎缩严重的患者要尽早进行康复锻炼,包括运动功能康复锻炼、日常生活能力练习、语言康复锻炼、体外反搏等。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清淡饮食,适当多吃一些菌类、肉类、核桃、鱼头、豆芽、海藻、蜂蜜等健脑食品,保持大便通畅,有活动能力者要增加社会活动,适当锻炼身体,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服用抗血小板凝集的药物。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