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型肝炎的中医治疗

发布于 2012/09/11 13:40

洪先生今年35岁,5日前出现畏寒发热,呕恶,食欲不振,右胁下胀痛,曾在某医院作“感冒”治疗,药后畏寒发热稍退,其余症状未见改变,但近日发现皮肤、巩膜小便发黄,大便2日1次、干燥。

查体:体温37.2℃,血压:16.5/10.4kPa,皮肤、巩膜黄染,腹软,舌苔根部黄腻。肝功能检查:丙氨酸转氧酶200U,黄疸指数33U,尿三胆阳性。诊为黄疽肝炎

中医辨证:

湿热壅阻,中焦升降失常,影响肝胆疏泄,以致胆汁不循常道,渗入血液,溢于肌肤而发。治宜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开方药:茵陈、车前子(包煎)、黄柏、生大黄、焦栀子、郁金、枳壳。水煎服,每日1剂。

洪先生初服3剂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4次,服药4剂时大便为每日2次,右胁下胀痛已减,欲感饥饿,原方生大黄改用制大黄。

继服服用7剂后,洪先生精神好转,食欲增进,皮肤、巩膜黄染显退,肝功能复查好转,以原方茵陈、车前子(包煎)改为30g,去焦栀于,加柴胡、平地木、焦山植、白芍、生薏苡仁、佛手。以健脾化湿、疏肝理气调理7剂,复查肝功能正常而告愈。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