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肝化瘀通下汤治疗肝硬化

发布于 2012/09/18 11:25

王先生今年54岁,曾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0余年,近2个月来出现右胁胀痛,腹胀纳呆,小便短长,赶紧到医院进行检查。

证见:下肢浮肿,按之没指,神疲乏力,面色晦黯,蜘蛛痣,肝掌明显,有移动性浊音,舌质红紫黯,有瘀点,苔腻,脉弦。B超提示:肝硬化腹水,脾肿大。肝功能检查提示:丙氨酸转氨酶86U,谷草转氨酶75U,总胆红素47单位,清球蛋白比例0.91:l,病毒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临床诊断为:肝硬化

腹水,脾肿大。

给予软肝化瘀通下汤加减进行治疗,方药为:丹参、炙鳖甲、郁金、京赤芍、炙土鳖虫、炒枳壳、制大黄、车前子、冬瓜皮、猪苓、泽泻、白茅根、地耳草、干垂盆草、白术、茯苓。水煎服,早、晚各1次。

王先生服用14剂后复诊,精神明显好转,尿量增多,胃纳尚可,腹胀减轻,自觉腹水减少。继服原方加冬虫夏草、蝼蛄、大黄干、腹水草、金钱草、炒谷芽、麦芽、枸杞子。

连服30剂后三诊,患者自觉诸症好转,下肢浮肿消退。复查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均已正常,清球蛋白比例1.02:1,B超复查提示:肝硬化

少量腹水,脾稍大。继以上方去干垂盆草、地耳草、金钱草,加北沙参、大麦冬、炮穿山甲、生牡蛎。

再次服药30剂,复查肝功能全部正常,清球蛋白比例为1.5:l,B超提示:肝硬化腹水全部排除,脾脏基本正常。随访至今,病情稳定。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