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病特点

发布于 2012/11/23 13:50

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中青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有明显的区别,其特点如下:

发作时间特点

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上午多发,午夜少发,高发时间在上午6—10时。可能与晨起后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和皮质激素升高血小板聚集增强,肌纤溶活性低下等因素有关;发作前有心律增快和血压升高,而且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这一时区发作频率,提示心肌耗氧增加与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起一定的关系。

心电图特点

患者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低压程度与中青年人无明显差异,但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明显长于中青年人,人均次数也高于中青年人。这可能与老年人冠脉病变较重、痛阈值升高及心肌退行性变有关。

伴有严重心律失常

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房颤、Ⅱ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心律失常显著高于中青年人。

血清学改变

患者血清CPK—MB升高,CPK正常,CPK—MB/CPK比值明显升高。缺血缺氧能引起心肌细胞膜的理化性质和通透性改变,使心肌中特有CPP—MB释放入,导致血清CPP—MB升高。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