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检查区分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
发布于 2012/11/27 10:04
发布于 2012/11/27 10:04
面瘫按面神经病变部位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者均有面肌运动障碍表现,但病因存在很大差异。中枢性面瘫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周围性面瘫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和神经纤维瘤。
周围性面瘫
主要是面神经的周围部分发生炎症病变,表现病灶侧面神经损害的症状,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一般不伴有肢体瘫痪。此外,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
中枢性面瘫
常由脑内病变引起,往往伴有偏瘫及其他症状,如腱反射异常、巴氏征阳性等。由于颜面下半部的肌肉受对侧大脑皮层所支配,面上部肌肉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所支配,所以,中枢性面瘫,主要表现面下部肌肉瘫痪的症状,即颊肌、口开大肌、口轮匝肌等麻痹患者常于静止时该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上一篇 : 容易造成面经痉挛的一些因素
下一篇 : 新生儿面瘫的分组诊断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