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患者的甲胎蛋白检查

发布于 2012/12/11 13:20

为了解病情进展,判断预后,丙肝患者在医院需要接受很多检查,包括腹部B超、腹部CT、肝功能检查、胆红素代谢检查等。其中,甲胎蛋白的检查对丙肝患者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分子量6.9万,在胎儿13周AFP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3,在妊娠30周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出生时血浆中浓度为高峰期的1%左右,约40mg/L,在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一般不超过20微克/升,而孕妇的甲胎蛋白会呈阳性,不过孕妇在分娩1年后体内的甲胎蛋白就会恢复正常。

甲胎蛋白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用,但血清甲胎蛋白阳性未必都是肝癌。近年来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部分

肝硬化患者会长期出现甲胎蛋白阳性且含量达到上千微克/升的情况,但多年都没有肝癌的迹象;同时还发现有约20%的晚期肝癌病人,直至病故前,甲胎蛋白水平仍不超过10微克/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