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连锁鱼鳞病与皮肤胆固醇代谢异常有关

发布于 2012/12/18 13:31

性连锁性鱼鳞病表现为皮损处有小的深色紧密粘附鳞片,皮损远较寻常鱼鳞病严重。现已证实性连锁性鱼鳞病是因类固醇硫酸酯酶基因缺陷引起皮肤中胆固醇代谢异常所致。

皮肤的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质(磷脂、糖脂、胆固醇和固醇脂等)。脂肪主要存在于皮下组织,而类脂质主要存在与表皮细胞及未成熟的皮脂腺细胞内。因为表皮参与胆固醇的合成,所以其胆固醇的含量较皮脂腺细胞高。表皮中胆固醇呈游离和多脂化状态。游离的类固醇和游离的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结构成分,对细胞膜的通透性、流动性和角质形成细胞的连接起重要作用。

性连锁性鱼鳞病患者由于缺乏类固醇硫酸酯酶,不能将表皮胆固醇硫酸盐分解为游离胆固醇和硫酸盐,引起表皮胆固醇硫酸盐含量增高和游离胆固醇含量减少。过量的带负电荷的胆固醇硫酸盐与二价阳离子如钙、镁、锌等结合而使角质形成细胞的粘合性增加,不能正常脱落,角质形成细胞堆积,而形成厚的粘着性

鳞屑试验证明这些鳞屑可以被胆固醇霜所消除。因此,性连锁鱼鳞病的发病与胆固醇的代谢密切相关。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