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放射性肾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发布于 2013/01/06 10:34

放射性肾炎患者肾损害的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的大小呈正相关,接受照射剂量较小者,其潜伏期较长,多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或轻度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根据临床分型、实验室检查及肾区接受放射线照射病史可进行诊断。

急性放射性肾炎的诊断

根据急性放射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以及临床期,其诊断标准各不相同。

潜伏期:接受放射线照射后6个月~12个月,儿童患者可短于6个月。

前驱期:此期患者血压升高、贫血

心脏扩大,检查可发现蛋白尿。

临床期:此期患者一旦出现症状,则立即迅速发展为极度疲乏食欲不振,水肿,顽固性贫血、高血压;化验检查有BUN、Scr升高;进入临床期后化验可有中度以上的蛋白尿,血尿少见。

慢性放射性肾炎的诊断

根据慢性放射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潜伏期以及临床期,其诊断标准各不相同。

潜伏期:可由急性期衍变而来,部分患者也可在接受放射性照射若干年后才发病,呈慢性经过。

临床期:此期患者主要症状有贫血、高血压、水肿;化验见蛋白尿、管型尿、低渗尿及肾功能受损的表现。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