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可出现内分泌紊乱

发布于 2013/01/08 14:20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部分患者可出现内分泌紊乱的情况,主要为雌激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增多,是由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减退,对内分泌激素灭活作用减弱所致。

1、雌激素增多

雌激素增多时,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腺垂体的分泌功能,从而影响垂体-性腺轴或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导致雄性激素减少,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有时亦减少。由于雄激素、雌激素的平衡失调,故男性患者常有性欲减退、睾丸萎缩、毛发脱落及乳房发育等表现;女性患者可出现闭经、月经不调

不孕等情况。

同时,肝硬化患者在面部、颈部、上胸、背部、两肩、上肢等上腔静脉引流区域出现蜘蛛痣和毛细血管扩张,手掌大鱼际肌、小鱼际肌和指端腹侧部斑状发红称为肝掌,一般认为肝掌和蜘蛛痣的出现与雌激素增多有关。当肝功能损害严重时,蜘蛛痣可增多、增大,肝功能好转时可减少、缩小或消失。

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减少时,患者面部和其他暴露部位可见皮肤色素沉着

3、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增多

醛固酮增多使远端肾小管对钠重吸收增加;抗利尿激素增多使集合管对水分吸收增加,钠、水潴留使尿量减少或浮肿,对腹水的形成和加重其重要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