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性扁平足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发布于 2013/02/21 15:19

后天性扁平足,是在外界因素影响下,如外伤、体重过胖等,导致骨足遭到破坏或足肌出现萎缩,致使足弓异常而出现扁平足。

1.后天性结构性扁平足

患者足部原本正常,结构及功能均无异常,但在外界因素影响下发生扁平足。如足部外伤,可使骨遭到破坏,或软组织出现畸形,导致足侧弓结构及功能出现异常,即足弓塌陷或弹消失,而不能维持正常足部形态;小儿麻痹症、大脑性瘫痪均可导致足肌萎缩,足弓在缺少支撑时便可出现塌陷,从而形成结构性扁平足。

2.后天性姿势性扁平足

患者足部无结构上畸形,但在外界因素影响下可出现足部韧带的松弛,使维持足弓的肌群承受过大压力。当足肌承受的负荷超过自身所能承担的范围后,就不能正常维持足弓,而导致足弓塌陷,最终形成扁平足。此种情况易发生在2个年龄阶段:(1)幼年期:幼儿身体发育迅速,且活动量大大增加,使足肌力量不能适应身体变化,导致足肌负重过大而不能正常保护足弓,足弓塌陷而形成扁平足。(2)中老年期:如体重过胖、短时间内活动量过多等,均会使足肌负荷过大。长时间后就会使足肌萎缩

无力,足纵弓受压而出现位置的降低,而产生扁平足。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