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早期诊断的5种内镜技术

发布于 2013/03/25 15:37

内镜技术广泛地应用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中,临床上常用的技术有如下5种。

放大结肠镜

放大结肠镜可根据隐窝形态变化可以辨别病变的性质,一般均在黏膜染色下进行。有临床工作者曾将物像放大100倍,并对923颗息肉进行了鉴别,将隐窝口的形态与组织学对照,隐窝开口有A型(中圆型),B型(海星状),C型(椭圆型)、D型(小圆型),E型(脑回型)、F型(不定型)6种型,最后得出A、B型隐窝代表非肿瘤性息肉,C、D、E、F代表肿瘤性息肉。

内镜色素染色技术

结肠黏膜常用靛胭脂或美蓝染色,对结肠炎性病变诊断很的价值,有利于发现小的息肉,判断息肉癌变,有利于大。

肠癌的早期发现。

荧光分析法

通过光谱分析可以对体内病灶、体外标本和切片做出诊断,但是在诊断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尚乏统一的量化指标,因此在诊断大肠癌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

模拟结肠镜

也称CT重建结肠镜影像(CTC)或CT结肠镜等,是一种特殊的CT影像、无创、易被患者接受,可在探查息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该技术肠道准备要求严格,肠道残留粪便及液体易造成假阳性的出现干扰。

超声内镜检查

内镜超声用于大肠癌Dukes或T、N分期,其中直肠癌的诊断率较高,T分期的准确率为80%~90%,N分期为59%~70%。但由于超声内镜的硬性部分很难通过结肠的弯曲,对结肠其他部位的分期诊断准确性较差。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