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病理特征

发布于 2013/04/23 13:36

非特异肉芽肿前列腺炎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自限性炎症疾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症状主要有发复发作的下尿路感染、尿路刺激征等。下面就来看看非特异性肉芽肿前列腺炎在病理检查方面有什么特征。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复杂,与前列腺组织的非特异性感染及物理损伤等导致的免疫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免疫细胞自身攻击和(或)浸润,会引起前列腺某些局部的腺上皮坏死或脱落,导致腺泡内容物外溢,从而诱发了前列腺局部的剧烈炎性反应。镜下可见病变部位的细胞组成复杂,出了有上皮样组织细胞外,还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等。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在破坏的腺泡周围形成多

结节性肉芽肿。若腺上皮和导管上皮修复和再生,则可出现不典型增生的表现,如导管和腺泡的外形不规则,甚至在某些部位消失,有时仅残留少许上皮和基底细胞,基底细胞增生等。

综上所述,非特异性肉芽肿前列腺炎的病理特征包括病灶内多细胞浸润、腺泡周围多结节肉芽肿、导管和腺泡不典型增生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