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的诊断要点

发布于 2013/06/18 11:05

皮肤癌的诊断要点如下:

1.基底细胞癌

(1)常在中年以后发生。

(2)好发于眼眶周围、鼻翼、鼻唇沟和颊部等头面部。

(3)根据临床形态分为结节溃疡型、色素型、局限性硬皮样病、浅表型、纤维上皮瘤5型。

(4)组织病理示瘤实质主要由基底样细胞组成,边缘部分瘤细胞排列成栅状,瘤实质与间质之间有对PAS染色呈阳性反应的基膜带。

(5)生长缓慢,但日久可局部破坏,很少转移。

2.鳞状细胞癌

(1)多见于50岁以上男

(2)好发于头部、面部等暴露部位及龟头黏膜部位。

(3)损害初起为疣状角化斑片,或淡红色、淡黄色结节。数周或数月后溃破,形成溃疡,基地坚硬,边界高起,表面如乳头或菜花样。

(4)发展迅速,破坏性大,常转移。

(5)组织病理表示表皮棘细胞瘤性增生,早期有角化株,核分裂多见。常根据瘤细胞浸润深度,角化株多少及异型细胞数量估计肿瘤的恶性程度。

(6)疣状是分化良好的鳞癌。可从巨大尖锐湿疣或口腔内增生性损害转变而来,',,也可自发于足部。呈假上皮瘤样增生,在增生的细胞之间并有“窦道”。

3.Bowen's病

(1)男女发病数相似,多发生于40岁以后。

(2)多发于躯干和臀部。

(3)损害初起为淡红色或暗红色丘疹,表面附有褐色或皮色结痂。以后逐渐扩大,并常融合成边缘清楚的斑块,表面痂不易剥离。若强行剥离后露出颗粒状或乳头;::状湿润面。损害大多为单发,少数为多发。

(4)20%-30%可演变为浸润癌,局部淋巴结转移者占2%。约半数并发其他器官和部位的癌,预后不佳。

(5)组织病理示表皮失去正常形态而代之以异型细胞增生。后者均较大,排列紊乱。还可见瘤巨细胞和异核分裂现象和个别角化不良细胞。

4.Paget症

(1)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2)乳房Paget病几乎完全见于中老年妇女乳房,平均发病年龄为55岁,少数见于男性乳房。乳房外Paget病可见于两性,但仍以女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较乳房Paget病为晚。

(3)乳头Paget病发生于乳头及乳晕部。乳房外Paget病常见于大汗腺分布区,如女阴、男性生殖器、肛周、腋窝。

(4)单侧乳房或大汗腺分布区发生湿疹样斑片,境界清楚,基底有浸润,病程缓慢持久,按湿疹治疗无效,均怀疑本病,病理活检可以确诊。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