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与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的区别

发布于 2017/03/07 18:03

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临床上常将其分为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和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两种。

(1)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

按其发病原因分为;静脉注射硬化剂,高渗溶液,抗癌药物等,在内膜上引起化学性刺激,造成广泛性损伤,产生静脉炎并导致血栓形成的,称为化学性静脉炎,由静脉注射,长期插塑料管,打击,扭伤等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局限性静脉炎称外伤性静脉炎等。

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多见于下肢的大隐静脉及其分支和上肢的静脉,常限于一条静脉,严重时向近端及其大的分支发展,急性发作时可以沿病变静脉触及疼痛和压痛的皮下硬索,或呈节段性分布的卵圆形结节,累及周围组织时发生静脉周围炎,以致相邻

皮肤红肿和温度升高,可随皮肤移动。

发病后可能有轻度全身性症状,但白细胞一般不升高,痊愈时疼痛减轻,红肿消退,留下色素沉着斑或皮下硬索,当侧支循环建立和再通时,硬索亦可能逐渐消失,因系浅静脉病变,血液回流一般不受影响,故不引起肢端水肿,若并发深静脉病变或累及静脉瓣时,则可能发生严重组织水肿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表现。

(2)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

主要累及浅静脉,而脑,肝,肾,肠系膜和肺等的深静脉亦可发生,但一般以下肢,臀和腹壁为常见,表现为节段性皮下硬索或硬结,有疼痛和压痛,相邻皮肤红肿,2~4周后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斑,而在另一条或另一段静脉又发生新的损害,于是一部分消退,一部分新发。

以致几个部位存在不同期的损害,本病原因不明,但与两种疾病有密切关系:

①它往往是潜在性内脏癌的早期表现,原发性内脏癌涉及胃,肺,胰和胆囊等部位,而与胰腺体和胰尾部癌的关系最为密切。

②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密切关系,是其早期表现或整个病程中的一个阶段的临床表现,Behcet病的血栓性静脉炎也可能属于这一类疾病,不同的是后者深和浅的不同管径静脉均可发病,而前者主要是侵袭浅层中小静脉。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