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静脉炎形成的征兆有哪些?

发布于 2017/04/14 17:16

血栓性静脉炎这种疾病包括血栓性浅静脉炎及深部血栓形成。而这种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行的红、肿、痛和明显的压痛,并且可触及索状静脉;全身反应少见。下肢静脉的压力会有升高现象。病发时,会引起患者肢体疼痛,行走不便,严重者会引起局部溃疡。对患者的生活影响非常大。所以大家在平时要做好预防措施,尽量避免该疾病的出现。而患者更要知道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护理。

一、血栓性静脉炎可分浅层和深层静脉炎两类:

1、深部静脉炎,好发于下肢的小腿、胸静脉及股骼静脉,前者为小腿肿胀,后者以大腿肿胀为主。患肢肿胀呈筒状,伴疼痛,行走加剧,远端有压迹,皮肤浅灰紫,浅静脉扩张明显。约1~2个月后,患肢胀疼可渐缓和,但肿胀往往朝轻暮重,与活动有关。少数转为慢性的

静脉回流障碍,患肢浅静脉曲张,血栓性浅静脉周围炎,甚至郁血性下肢溃疡感染。

2、浅层静脉炎,多发于四肢或胸部的浅表静脉,沿浅静脉出现硬条索状肿痛,短2―5公分,长的如柳条,压痛明显,沿静脉周围有的伴发红肿灼热炎症反应,约2―4周后,急性症状逐渐减退,可与皮肤呈条状粘连,或条状灰褐色素沉着。一般患肢无水肿,全身无症状。

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诊断,主要根据以上症状与体征,必要时可作多普勒血管检测。

二、症状体征:

静脉血栓形成:游走性表浅静脉血栓往往是恶性肿瘤的征象,也可见于脉管炎如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时。

深静血栓形成:深静脉可有以下的局部症状,但临床上有些患者可以毫无局部症状,而以肺栓塞为首发症状,因此在临床评价时应特别注意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常为单侧。患肢肿胀发热,沿静脉走向可能发红有压痛,并可触及索状改变,浅静脉扩张并可见明显静脉侧支循环。有些病例皮肤呈紫蓝色,系因静脉内淤积的还原血蛋白所致,称之为蓝色炎性疼痛症。有时腿部明显水肿使组织内压超过灌注压而致局部皮肤发白,称之为白色炎性疼痛症,并可伴有全身症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有较丰富的侧支循环可无临床症状,偶有腓肠肌疼痛及压痛、发热、肿胀等。由于锁骨下静脉穿刺及置入导管操作日益增多,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例日渐增多,波及上肢其症状体征与下肢者相同。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