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在治疗时遇到的误解

发布于 2017/04/26 17:39

带状疱疹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其主要的特点就是患者的身体会出现条状或者是带状的水泡,个别患者会有疼痛感。治疗带状疱疹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在带状疱疹临床治疗中,临床存在一些治疗不合理的现象,不仅不能够起到治疗作用,还可产生药物的不良反应,还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

1、常规使用神经营养药物

多年来认为,神经受损是带状疱疹合并神经痛发生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带状疱疹神经痛发生并非有显著的器质性神经病变,多为功能性的神经电生理变化,因此常规使用神经营养制剂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显然没有必要。

2、抗病毒药物种类选择不合理

带状疱疹抗病毒的药物选择主要是核苷类似物,其他抗病毒药物疗效不是十分肯定。在核苷类抗病毒药中,阿昔洛韦和泛昔洛韦是治疗的首选,不仅因为带状疱疹病毒对这两个药物较为敏感,且安全性也比较高。有些医生选择更昔洛韦,由于该药主要针对巨细胞病毒感染,且其免疫抑制效应、引起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常见,显然用于已有免疫功能低下的带状疱疹患者是不合适的。膦甲酸钠也被用于带状疱疹的治疗,该药主要针对耐药的疱疹病毒,由于带状疱疹病毒罕见产生耐药,因此常规用于带状疱疹治疗显然也缺乏合理性。

3、滥用免疫调节剂

带状疱疹发病的基础是机体抵抗力下降,临床上选择一些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转移因子、胸腺肽、卡介苗多糖核酸等治疗,期望能提供患者的抵抗力,这缺乏临床有效证据,也没有必要。由于带状疱疹发病的基础是针对带状疱疹病毒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一旦发病后一方面病毒复制产生疱疹,另一方面复制的病毒可以有效激发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这已经足够使机体得到保护。因此,带状疱疹患者很少复发。滥用免疫调节剂,不仅无明确疗效,且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