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癣西医病因研究进展
发布于 2015/12/07 11:08
发布于 2015/12/07 11:08
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典型病理改变为表皮过度增生和分化受阻。有调查显示,我国患病率约为0.123%,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有多基因遗传背景,涉及到免疫、炎症、细胞增殖与凋亡、神经介质等多方面因素。
一、遗传因素
牛皮癣是一种多基因复杂遗传性疾病,多个基因相互之间或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牛皮癣的发生。Lomholt首次用经典的流行病研究方法对当地的10000人进行牛皮癣调查研究发现,病人的一级及二级直系亲属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二、免疫学机制
牛皮癣皮损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明显,尤其是T淋巴细胞真皮浸润为牛皮癣的重要病理特征,提示免疫系统参与该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研究表明牛皮癣患者血清或皮损中很多的免疫因子(如IL-10,IL-12,IFN-γ,TNF-α)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细胞介导的免疫在牛皮癣的发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牛皮癣的反复发作。点滴型牛皮癣患者咽部链球菌感染时其皮损中可检测到具有链球菌超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超抗原可以活化所有的T细胞,使T细胞受体可变区发生改变引起T细胞活化并释放淋巴因子,导致病情加重。
三、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在牛皮癣的发生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感染、精神紧张、药物、受潮、嗜酒、吸烟、外伤、鱼虾等均是诱发牛皮癣的危险因素。
四、新血管生成
新血管生成是牛皮癣病理改变的重要特征之一,微血管生成异常与牛皮癣的发生、持续存在及复发有密切关系,在牛皮癣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牛皮癣的发病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免疫因子、神经介质和环境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牛皮癣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清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