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肌张力低下型脑瘫中医治疗效果更佳吗

发布于 2015/12/15 18:17

肌张力低下型脑瘫脑瘫类型里较为特殊的一种,其表现为肌张力松弛,那么这种类型的脑瘫,如果用中医治疗的话效果如何呢,现在怀有这样的疑问,我们以女性肌张力低下型脑瘫中医治疗效果如何为话题来一次探讨,试试帮着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解决困扰。

中药洗浴

中药熏洗治疗,也是利用熏洗时的温热和药物双重效应,以及肌梭传导受温度影响的特性,来有效松解痉挛,降低肌张力。

药物:伸筋草、透骨草、桃仁、红花、丹参、鸡血藤、川牛膝、当归、白芍、木瓜、杜仲、狗脊等。

方法:药物水煎煮后,先用药液之热气熏蒸,待水温降至30~40度时,进行洗浴30分钟左右。

中药熏蒸治疗

脑瘫患儿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是牵张反射的一种表现,感受器是肌梭。在熏蒸作用下,骨骼肌局部温度上升,肌梭的传入、传出纤维的兴奋性减弱,从而使肌张力下降,肌痉挛缓解,采用中药熏蒸治疗,是利用熏蒸时的温热和药物双重效应,以及肌梭传导受温度影响的特性,来有效松解痉挛,降低肌张力,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为肢体康复锻炼创造良好的基础。

中医针灸疗法

脑瘫的治疗上,针灸疗法较为常用,包括体针、头针、水针(穴位封闭)、耳针、梅花针等。

(1)头皮针灸

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能加快脑部血流量,改善

脑瘫患儿血液循环,促进脑代谢,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提高脑瘫患儿智力、促进脑瘫患儿语言、听力发育。

一般多采用焦氏头针分区及治疗方法。焦氏根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理论,在头皮相应区域划分出14个刺激区作为头针治疗部位,其适应症是神经系统疾病,在国内运用最广。

头皮针主区:运动区

头皮针辅区:平衡区、语言二区、语言三区、视区等

针刺手法:选0.5~1.5寸毫针,快速进针,与头皮水平线成15度角,快速捻转后留针30分~1小时,15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1个月为1疗程。

(2)穴位注射疗法

又称水针疗法,是将药物注入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能发挥针刺、穴位及药物的多重功效。

用具: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及刺的深度选用不同的注射器和针头(目前临床上多选用一次性注射器)。

常用药物:水针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种:

中草药制剂:如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川芎、麝香、威灵仙注射液等。

维生素制剂:如维生素B6、B12注射液等。

其他常用药物:如脑活素、脑苷肌肽、神经生长因子、胞二磷胆碱等。

(3)体针

体针:按传统的方法取穴、针刺,年龄小者,只能点刺,不便留针,可能影响针灸的治疗效果。对于在痉挛的部位进行针刺,特别是紧张性手足徐动的肢体,目前仍存在争议,有专家认为有加重

痉挛的可能。对于张力低下、肌力较弱的,效果相对较好。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