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解苯丙酮尿症的病因

发布于 2017/09/12 09:44 复禾健康

小孩得了苯丙酮尿症,家长们都想尽快治好苯丙酮尿症,第一要做的就是要清楚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以便更好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治疗、用药,明确日常的注意事项及预防事项,做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疗疾病,下面我们来关注下专家讲解苯丙酮尿症的病因。

苯丙酮尿症随着年龄的增大,摄入的苯丙氨酸用于合成蛋白的量逐渐减少。出生以后,每天摄入的苯丙氨酸约为0.5g,儿童和成人增加到4g。其中较大部分被氧化成酪氨酸,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AH),但也需要辅因子参与。如果这一氧化过程发生障碍,则有苯丙氨酸在体内堆积,在此情况下,苯丙氨酸则通过其他途径进行代谢而产生苯丙酮酸有害物质。苯丙酮尿症(PKU)就是因为PAH活性减低或缺如而引起的一种遗传性疾病。PAH活性减低还可使酪氨酸受抑而使黑色素生成减少,羟苯丙酮酸酶受抑而使羟苯酮酸在体内堆积。

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突变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长臂(12q24.1),该基因的微小变异即可引起发病,并非由于基因缺失。系由两个杂合子的婚配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以近亲结婚的子代为多见,患儿同胞约百分之四十患病。迄今已经发现400余种PAH基因突变,包括缺失、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同义突变等,中国人群中已报道70种以上基因突变。

在苯丙氨酸羟化作用过程中除了PAH外,还必须有辅酶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的参与,人体内的BH。来源于鸟苷三磷酸(GTP),在其合成和再生途径中必须经过鸟苷三磷酸环化水合酶(GTPcyclohydrolase1,GTP-CH)、6一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6-pyruvoyltetrahydropterinsynthase,6-PTPS)和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dihydropteridinereductase,DHPR)的催化。PAH、GTP-CH、DHPR等3种酶的编码基因分别定位于12q24.1、14qll、4p15.1-p16.1;6-PTPS的编码基因位于llq22.30上述任一编码基因的突变都有可能造成相关酶的活力缺陷,致使体内苯丙氨酸发生异常累积。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