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诊断的新进展介绍

发布于 2017/09/14 09:03 复禾健康

许多朋友对于川崎病可能不是特别了解,不及时治疗很容易给我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远离这种病,下边是关于川崎病诊断的新进展的介绍,希望给大家一些帮助。

一、临床表现

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其主要临床特征有持续发热、球结膜充血、唇及口腔病变、手足症状、皮肤表现及颈淋巴结肿大。KD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是川崎病面容(眼球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改变、唇红干裂),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早期百分之62、8患儿出现肛周潮红脱皮,百分之43、6出现卡介苗接种瘢痕周围红晕、肿胀(卡瘢红),至目前卡瘢反应尚未见于其他发热性疾病,对KD的早期诊断特异性高,可作为早期诊断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病程早期血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N)、血小板(PLT)变化:WBC多为(20~30)×109/L,N占百分之80~百分之90。有关研究结果表明KD患儿PLT的升高,以第2、3周为最高,第4周开始下降;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于第1周最大,其后迅速变小,KD急性期与恢复期PLT、MPV、PDW均有显著差异,提示KD随着病情好转及血管的修复,PLT、MPV、PDW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冠状动脉改变的患儿急性期MPV及最高PLT较无冠状动脉改变者明显增高,急性期血小板活化状态显著高于恢复期。

2、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血清CRP含量在KD早期明显增加,在其诊疗中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在明确诊断时5O以上的病例CRP增高。CRP明显增高及ESR显著增快则反映血管炎症较严重,易形成冠状动脉损害(CAL),而KD预后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冠状动脉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KD由于全身广泛的血管炎为主的病理改变,可产生大量炎性介质和免疫球蛋白,二者均可导致KD患儿的ESR显著增快,其ESR峰值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指标之一,ESR峰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呈正比。

3、脑钠肽(BNP)和NT-proBNPBNP为一种心脏内分泌激素,主要由心室合成和分泌。BNP和NT-proBNP均来自于BNP前体,在释放人血液前被水解酶分解成2个片段,其中N端的76个氨基酸残基即为NT-proBNP。近来有研究认为KD患儿急性期血浆BNP和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可协助诊断KD。NT—proBNP相对于BNP能更好的协助诊断KD,尤其是对于不完全KD早期诊断更具有意义。

三、超声心动图

以往,判断冠状动脉有无损害的检查方法包括: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其中冠脉造影法是评价KD患者冠脉内皮功能的金标准,但由于冠状动脉造影为创伤性的检查方法,而KD患者又多是婴幼儿,故该方法难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可发现冠状动脉损害的早期病理变化即血管壁明显水肿,由于管壁水肿,导致管腔内径相对窄小,部分超声检查可无冠脉扩张,仅表现为管壁增厚或回声异常,因此在病程早期,尽管未出现冠脉扩张,但管壁厚度及回声异常常提示冠脉损害,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

综上所述,目前KD的诊断尚未有特异性指标,可根据各种临床表现与早期阳性率较高的实验室指标相结合,提出在发热的基础上出现以下情况可作为早期诊断KD的依据;KD特征性面容;患儿在≤3d内出现的肛门、阴囊皮肤潮红、糜烂;≤3d出现卡介苗接种处发红、硬结;白细胞、PLT升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高度怀疑本病时,及早行心脏超声检查,或心电图和MSCT检查等,以期提高早期诊断,减少误诊,达到早期治疗、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