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的中药疗法有哪些

发布于 2017/09/29 10:05 复禾健康

心肌炎的中药疗法有哪些,相比于西药见效快的特点,很多人还是钟情于传统中药的毒副作用小,更想通过中药来进行治疗心肌炎,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心肌炎的中药疗法有哪些。

中药对心脏治疗有一定好处,可以服用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类治疗。一般心肌炎需要找出病因,才能多往哪方面预防,比如中毒性心肌炎,需要平时多注意引起中毒的可能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话,就需要平时多预防肠道病毒或其它病毒感染等,不同类型心肌炎具体不同预防,不过主要预防就是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劳累以预防病毒、细菌感染发病后注意休息,进营养丰富之饮食,以利心脏恢复。可以抗病毒治疗+中药治疗如黄芪口服药等。

1、气阴亏虚

证候:心悸不宁,活动后尤甚,少气懒言,神疲倦怠,头晕目眩,烦热口渴,夜寐不安,舌光红少苔,脉细数或促或结代。

分析:热毒犯心,耗气伤阴,致心神失养,则心悸不宁,夜寐不安,脉结代;气虚少气懒言,神疲倦怠;动则耗气,故活动后尤甚;阴虚则烦热口渴;气阴不足,头目失养,故头晕目眩;阴虚生内热,则舌光红少苔,脉细数或促。

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方药: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常用药:炙甘草、党参益气通脉,桂枝温阳通脉,生地、阿胶、麻仁滋阴养血以充血脉,麦冬、五味子养阴敛阴,酸枣仁养心安神,丹参活血化瘀。心脉不整加磁石、鹿衔草以镇心安神;便秘常可诱发或加重心律不齐,故大便偏干时,应重用麻仁,加瓜蒌仁、柏子仁、桑椹等养血润肠。

2、心肾阳虚

证候:心悸怔忡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头晕多汗,甚则肢体浮肿,呼吸急促,舌质淡胖或淡紫,脉细无力或结代。

分析:心肾阳虚,鼓动无力,血液不能正常运行,则心悸怔忡,脉细无力或结代;气阳不足则头晕多汗;阳虚不能温运则畏寒肢冷,面色苍白;阳虚水泛则肢体浮肿;阳虚血行不畅,则舌质淡胖或淡紫。

治法:温补肾阳,宁心安神。

方药:真武汤加减。常用药:附子、干姜、鹿衔草温补肾阳,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茯苓、泽泻利水渗湿,丹参、柏子仁、龙骨宁心安神,桂枝交通心肾,温阳通脉。

气虚加党参(或人参)、黄芪以补元气;肢肿加猪苓、防己利水消肿;悸动喘息加葶苈子、苏子、白芥子以泻肺气。若出现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等心阳暴脱之证,应急投参附龙牡救逆汤以回阳救逆。

3、心脉瘀滞

证候:心悸不宁,胸闷憋气,心前区痛如

针刺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舌边尖见有瘀点,脉结代。

分析:心脉瘀滞,血行不畅,则心悸不宁,胸闷憋气,心前区痛如针刺;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质紫暗,舌边尖瘀点,脉结代均为瘀血之象。

治法:行气活血,宁心安神。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常用药:当归、丹参、桃仁、红花、赤芍养血活血化瘀,川芎、柴胡、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活血止痛,桂枝温阳通脉。

以上我们说的是心肌炎的中药疗法有哪些这个问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