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黄疸病因综述

发布于 2017/10/10 17:00 复禾健康

溶血性黄疸疾病对人体危害很大,这个病现在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很多人已开始关注溶血性黄疸疾病的知识,那么溶血性黄疸的病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关注下溶血性黄疸病因综述。

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或红细胞受外源性因素损伤,使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致使血浆中非脂型胆红素含量增多,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则出现溶血性黄疸。

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释放的血红蛋白经分解产生间接胆红素(I-Bil),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D-Bil),随胆汁一起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T-Bil)。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

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产生溶血性黄疸。如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不同血型输血后的溶血以及蚕豆病、伯氨喹啉、蛇毒、毒蕈、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性贫血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正而出现黄疸。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