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脑血管痉挛的基本形成原因

发布于 2017/10/24 14:51 复禾健康

随着社会的快递发展,脑血管痉挛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这就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脑血管痉挛的危害性是很大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高度重视。下面,我们来为大家简述脑血管痉挛的基本形成原因。

脑血管痉挛的成因:

1、脑血管痉挛是指脑动脉在一段时间内的异常收缩状态、常见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有人统计,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达百分之十六~百分之六十六,其发生时间,一般多发生于蛛网膜下腔出血

后2~3天,7~10天达高峰,以后逐渐缓解。少数发生较晚(2周后),或持续时间较长(达数周至1个月)。个别发生于30分钟或1~2天内,即所谓机型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发生后,临床上常出现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眼底水肿出现或加重),意识障碍加重。病人由清醒转为嗜睡或昏迷;或由昏迷(早期脑血管痉挛多在2天内回复)→清醒→昏迷(再次脑血管痉挛)。这种动态的意识变化是脑血管痉挛的突出特点,同时还常有不同程度的局灶性体征出现或加重,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病人持续发热,周围血象白细胞持续增高。而上述症状的加重,又难以再出血(如腰穿未能证实再出血)和颅内血肿等解释,并用血管造影发现血管痉挛,即可确诊为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原因,可能是由于血肿或血凝块,对颅底动脉机械性牵拉、压迫,下丘脑释放的神经介质改变了交感神经张力,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脑血管痉挛。体液中的血管收缩物质增多,如血栓烷素A2,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等5羟色胺增高是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主要原因。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应积极进行抢救治疗。

2、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慢性脑血管痉挛不同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主要发生在青年人以及大中学生,与长期的

紧张,劳累或压力等有关系,或姿势不当以及颈椎病的压迫,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头痛,头晕,焦虑等,可以中药治疗或针灸,物理治疗,预后及治疗效果良好。

3、在临床工作中,对头痛患者一般给予脑彩超检查(多普乐),很多病人出现脑血管痉挛或动脉痉挛的现象,有的是颈动脉痉挛,有的是椎基底动脉痉挛,病人非常担心,害怕得脑血栓或偏瘫,特别是儿童头痛或学生头痛病人非常多见动脉痉挛这种情况多数原因是紧张压力或疲劳引起的,在精神紧张或压力的情况下可以反射性的引起脑血管痉挛,有的患者是肌肉紧张压迫血管出现血管痉挛,放松下来可以逐渐恢复,这属于功能性疾病,是可逆性的,动脉痉挛经过治疗可以完全恢复,最好的治疗方法是针灸或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措施,通过电刺激等物理治疗的方法反射性的扩张这些痉挛的血管,口服中药制剂静痛灵也有明显效果。经郭万伦医师诊治的头痛患者中,紧张性头痛或神经性头痛发生血管痉挛比较多见,血管性头痛多数是大脑两侧血流不对称,有时血管痉挛收缩,有时血管扩张,未发现因为血管痉挛而出现偏瘫或

出血病例。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