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到底会不会进行遗传

发布于 2017/11/07 16:20 复禾健康

系统性红斑狼疮到底会不会进行遗传呢?有许多人都会出现这种疾病,这种疾病对人体的危害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的话,有可能会导致出现生命危险。下面我们来了解下系统性红斑狼疮到底会不会进行遗传。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早期、轻型和不典型的病例日见增多。有些重症患者(除患者有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者外),有时亦可自行缓解。有些患者呈”一过性“发作,经过数月的短暂病程后疾病可完全消失。

大量的遗传流行病学调查证明,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人们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近亲发病率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二,在异卵挛生者中发病率则为百分之二十三至百分之六十九,这说明遗传和本病的发生有关,从遗传基因角度看,在人类第六号染色体的短臂上有一种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东西,它由多种基因组成,与人类的遗传有密切的关系。HLA分为I类,II类,III类基因。研究发现,HLA-II类分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易感性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过程中多种自身抗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通过检测,携带HLA-DR2,HLA-DR3基因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率远远高于正常对照人群,这也证明了该病的遗传倾向。

但是在临床上我们也看到很多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所生子女非常健康,并不得系统性红斑狼疮。实际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原因,是包括了感染、内分泌和环境影响在内的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临床发现精神因素是诱发和加重本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据此,只能说系统性红斑狼疮有遗传倾向,而不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因此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大可不必过分担心自己的病会遗传给自己的子女。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因素(遗传、性激素、环境、感染、药物、免疫反应)等各环节参与的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多见于青年女性,可能与青年女性的雌激素水平相关。虽然目前对该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是多数医学者普遍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是免疫活性细胞数量和功能失常,导至免疫功能紊乱,体内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而引起免疫复合物(Ⅲ型)及细胞毒型(Ⅱ型)超敏反应,因而造成广泛的组织损伤和多系统的临床症状。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