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

发布于 2018/01/11 15:50 复禾健康

肝内胆管结石是现社会上非常多见的一种疾病,很多患了这种疾病的朋友,选择服药治疗,因为很多朋友对药物的作用不了解,任意服用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用药需要特别的注意。那么,下面就是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

一、四金克石

现在各种杂志报道,在肝内胆管结石的用药中,四金是必用之品,即金钱草、郁金、海金砂、鸡内金。四药既可溶石,又可排石,且有抗菌消炎之功。笔者体会:肝内胆管结石宜重用郁金、金钱草各30g以上。郁金辛苦寒,具有疏肝利胆,活血行气止痛之功;金钱草有清利肝胆之效。据报道此两药有松弛奥狄氏括约肌、收缩胆囊、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泌尿系结石宜重用金钱草50g以上,该药可增加输尿管动作电位,并有利尿效应,有利于推动输尿管结石下移而促进结石排出。重用郁金30g-60g,治疗泌尿系结石效果明显。鸡内金化石消坚之功颇强,“中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化淤积可知。

二、肝内胆管结石用药

1、未合并感染时,多属肝胆郁滞。可用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之品,如木香、枳壳、香附、白芍、青皮、元胡、川楝子、陈皮、柴胡、姜黄等。张氏报道,木香、枳壳、川楝子有松弛奥狄失括约肌、收缩胆囊,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白芍有促进胆汁分泌之功。认为,方中必须用行气药,则排石作用较好,以木香、枳壳为最佳。

2、合并感染时,属肝胆湿热此时常应用抗生素。特别是有发热、呕吐剧烈腹痛时,抗菌消炎,纠正酸中毒是非常必要的,但对结石的排出并未起到明显效果。因此清热利湿之品如茵陈、黄芩、栀子、黄柏、银花、蒲公英等皆可选用,此类药物尚有利胆退黄之功。有资料报道,湿热型正处于发作期,胆道压力较高,中医治疗可起到因势利导的作用,因此按中医辨证分型以湿热型治愈率较高。

3、胆为六腑之一,六腑以通为用,肝内胆管结石多与胆腑不通有关,故通腑导结,涤荡肠胃是治疗此类结石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腑泄热既有利于结石下行,又可消除炎症。如大黄、芒硝、槟榔、番泻叶皆可筛选。大黄、番泻叶均可不同程度的降低奥狄氏括约肌张力,增加胆汁分泌。报道,凡有腑气不通的各类急腹症,番泻叶均可能奏效,该药具有致泻通便,抗菌消炎,解痉等功效。在治疗胆绞痛时,泻下通腑,实为必不可少之大法,腹泻一次,痛减一分,重用大黄通下,效果良好。笔者体会,体质虚弱者选用番泻叶3-6g,开水泡代茶频服;体质强壮者选用大黄10-15g,以大便每日2-4此为宜。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