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的分型是怎样的

发布于 2018/03/02 13:01 复禾健康

室间隔缺损的分型是怎样的呢?有很多的朋友可能本来就对室间隔缺损疾病比较陌生,面对室间隔缺损的复杂分型就更加是难以搞得清楚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室间隔缺损的分型是怎样的。

1、参照主动脉瓣口的直径,可将室间隔缺损分为大室间隔缺损、中等大室间隔缺损和小室间隔缺损。

2、依照缺损在室间隔上的位置及毗邻关系分类如下:

(1)嵴上型室间隔缺损:又称圆锥间隔型、漏斗间隔型,肺动脉干下型、动脉干下型、动脉干下双出口型和流出道型室间隔缺损。缺损呈园形或卵园形,其长轴横向,位于室上嵴上方,紧邻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该处室间隔走行呈螺旋状,因缺损的位置高,分流的血液可直接进入肺动脉。从右室面看,缺损位于右室流出道,若从左室面观,即位于左室流出道。该型室间隔缺损包括位于肺动脉瓣与主动脉瓣邻近的干下型缺损及位于室上嵴肌肉内的嵴内型缺损。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上缘无肌肉组织而为肺动脉瓣或主动脉瓣。因瓣环失去支持,右冠瓣(少见的无冠瓣)可脱垂入缺损上缘并有(或没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脱垂的瓣叶可在舒张期堵塞室间隔缺损,甚至近乎完全关闭室间隔缺损,使分流量减少,也可造成一定程度的右室流出道梗阻。此型缺损的后下缘常有一肌束将它与三尖瓣瓣环分开,希氏束位于肌束的下方。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大小不等,以大与中等大为多。

(2)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又称嵴下型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位于室上嵴下方的膜部室间隔,紧邻主动脉瓣下方,缺损位于窦部小梁和室间隔圆锥部之间,常在隔束的前后分支之间,右室面观,缺损位于室间隔膜部、室上嵴的下后方、右室流出道与流入道之间,常被三尖瓣隔瓣或其腱索部分覆盖,缺损可向流入道、流出道或室间隔小梁部位延伸,进一步分为如下亚型:膜周部流入道型、膜周部流出道型和膜周部肌型,形成膜周部缺损。左室面观,缺损位于左室的流出道,主动脉无冠瓣与右冠瓣之下,希氏束行走在缺损的后下缘,缺损常呈椭圆形,小到数毫米,大到3cm以上。有时缺损周缘有完整的纤维环,有时下缘为肌肉。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最为常见,由于三尖瓣腱索、隔瓣或隔瓣与前瓣交界处与室间隔缺损边缘的粘连,可形成膜部瘤,在收缩期左室高压血流,使局部形成一个囊状物,突向右侧。膜部瘤可以部分或是完全闭塞缺损。在二维超声图像上清晰可见。因血流的冲击,使膜部瘤顶端造成一个或多个破裂口。

(3)肌部室间隔缺损:位于肌性室间隔的不同部位,依照肌部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可将其进一步细分为中央肌型、心尖部肌型、和边缘肌型,以室间隔的中央肌型最常见。缺损周边被完整的肌肉组织所环绕,这些缺损约占所有室间隔缺损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二十,由于右室面肌小梁结构丰富,从左室面观察到的单一室间隔缺损在右室面可以见到数个开口。肌部室间隔缺损位置不固定,与传导系统没有恒定的关系。

(4)房室管型缺损:房室间隔型室间隔缺损,又称管型、心内膜垫型、流入道型室间隔缺损。缺损位于右室流入道,室间隔最深处,三尖瓣隔瓣之下,与隔瓣之间没有肌肉组织。占室间隔缺损的百分之八至百分之十,缺损常呈椭圆形或三角形,周缘有时为完整的纤维环,有时部分为肌肉组织。希氏束沿缺损的后、下缘行走,稍偏向左室面。

室间隔缺损的分型是怎样的呢?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这个问题已有所了解了,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