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结肠炎的方法

发布于 2016/03/11 15:43

中药保留灌肠可以控制结肠炎急性发作,维持缓解,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操作前要让患者充分了解灌肠的必要性、安全性,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以便操作顺利进行。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方法中每个环节都要耐心细致,充分做好灌肠前的准备工作,掌握正确的灌肠方法,是保证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长短的关键。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方法一般于晚上临睡前进行保留灌肠,灌肠前应排空大便,灌肠时要尽量减少暴露患者的肢体,以防止受凉。一般采用左侧卧位进行保留灌肠,临床上结肠炎80%的病变在乙状结肠和直肠,采用左侧卧位灌肠后抬高臀部可使药物直接长时间地作用于病变部位,可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灌完后仍然要求患者保持左侧抬臀卧位,不要变动体位。灌肠中药液的温度,一般应比肠腔温度稍高或相同,肠腔温度为37℃~37.5℃,所以灌肠中药液的温度一般多保持在37.5℃~38.5℃之间,这样有利于药液的保留吸收,温度过高可使肠腔黏膜受刺激,处于

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的肠黏膜易引起排便反射,过低不利于药物的吸收,达不到治疗效果,同时会刺激肠黏膜引起蠕动,不宜于药液的保留。肛管插入的深度,一般在15cm~20cm,大于20cm时,患者会自我感觉不适且创伤过大。过浅而小于10cm时,药液进入直肠后,刺激引起排便反射,从而使药液排出,不宜保留。

因乙状结肠弯曲较多,过浅则达不到病变部位。插管后,手扶肛管或固定,防止滑出。肛管的型号应选择16号或18号肛管,便于灌肠后保留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插入肛管时,动作要轻柔,切忌粗暴,防止患者产生恐惧心理,灌肠中药液注入的速度不宜过快,过快时肛门处肿胀不适出现便意,对肠腔充盈过快,直肠压力增高即引起排便反射。速度过慢,中药液温度难以维持。在灌肠的过程中,要有整体观念,密切观察患者的颜面部颜色,心律的快慢,血压的高低,呼吸频率的快慢,有无

烦躁不安,出汗等症状。若发现应立即终止灌肠,并且对症处理。患者在整个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期间要作好饮食护理,禁食油腻,辛辣以及刺激性食物,饮食应以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为主,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及饮食习惯,戒烟、戒酒,调整心情,保持愉快乐观,劳逸结合,方能达到最佳疗效。

中药保留灌肠法在治疗结肠炎方面的优点包括①药物直达病变部位,吸收迅速,②能最大限度发挥药物有效利用度,③经直肠中下静脉及肛管静脉直接进入大循环,可防止和减少药物在肝脏中化学变化,同时减少肝肾毒性,④吸收途径不经过胃及小肠,也就完全避免胃和小肠酸碱消化液及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⑤操作简便、安全,家庭治疗,达到住院效果,既节约医疗开支,又不影响工作,同时还能获得满意疗效。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