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乙肝病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发布于 2016/03/11 15:43

核心提示: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黄疸出现之前就开始逐渐上升,病极期达峰值,急性肝炎可有极高的酶活性,恢复期随血清胆红素缓慢下降。慢性肝炎时ALT可反复波动,重型肝炎在胆红素急剧上升时ALT反而下降,称为“酶疸分离”,说明病重。

乙肝疾病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特别是大集体,大食堂,如果没有合理的卫生措施,很容易发生乙肝,给我们生活带来严重的不便,如何早日治愈乙肝,检测显得很关键。

1.尿液测试: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在黄疸出现前,尿胆红素及尿胆原,阳性。

2.肝功能测试:

(1)血象:白细胞总数稍低于正常水平,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可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血清胆红素:黄疸期血清胆红素升高,按逐日升高的趋势,多在1~2周内达高峰。

(3)血清酶测定:

A)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黄疸出现之前就开始逐渐上升,病极期达峰值,急性肝炎可有极高的酶活性,恢复期随血清胆红素缓慢下降。慢性肝炎时ALT可反复波动,重型肝炎在胆红素急剧上升时ALT反而下降,称为“酶疸分离”,说明病重。

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AST大部分(约4/5)存在于细胞线粒体(ASTm)、剩下的在细胞液(ASTs)中,线粒体损伤时,血清AST明显升高,反映肝细胞病变的严重性。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急性病例,ALT值高于AST值。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变持续活动时ALT/AST比例接近1;肝硬化时AST增高常较ALT显著。ALT、AST除在病毒性肝炎活动期会增多外,同样会在其他肝脏疾病见升高(如肝癌、毒物、药物或酒精性肝损害等、胆道疾患、胰腺炎、心肌病变、心力衰竭等),应注意鉴别。

C)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胆碱酯酶(CHE)、r-谷氨酰转肽酶(r-GT)等:这几项在急慢性肝损害时都可有改变,但灵敏度及改变幅度均远不及转氨酶。酗酒也可引起r-GT增高。慢性肝炎在排除胆道疾病后,r-GT增高表示病变仍活动,肝衰竭时肝细胞微粒体严重损坏,r-GT合成减少,血r-GT也下降。

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在肝内外胆管梗阻、肝占位性病变时可明显升高。r-GT在胆汁淤积和肝细胞损害时可增高,可用其来鉴别ALP增高是否与肝胆疾病相关。

(4)蛋白代谢功能试验:

A)低白蛋白(Alb):低Alb血症和高球蛋白血症是诊断肝硬化的特征性血清学指标。低白蛋白血症是肝脏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其降低程度取决于肝病的重度和病期。血清前Alb因其半衰期仅1.9天,故在肝实质损害时,变化更为敏感,下降幅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相一致,其变化机制与Alb相似。

B)甲胎蛋白(AFP):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活动性)时可有短期低、中度升高,AFP的增高标志肝细胞的再生活跃,在有广泛肝细胞坏死的病人中,AFP增高可能预后较好。病人出现极高的血清AFP水平,以肝细胞性肝癌可能性最大。

C)血氨测定:重型肝炎肝衰竭时不能将氨合成为尿素排泄;肝硬化门-体侧支循环良好病人血氨均可增高。氨抑制脑血流、糖代谢及能量供应,并且直接作用于神经元膜。氨中毒是肝性昏迷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血氨水平与脑病的发生和重度也可不一致。血浆氨基酸谱分析对肝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病人的支链氨基酸接近正常或减少,芳香族氨基酸明显升高,致使支/芳比值下降(正常3.0~3.5),肝性脑病时甚至可倒置。

(5)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动度(PTA):PT延长程度标志着肝细胞坏死和肝功能衰竭的程度,因为肝病时相关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可引起PT延长,且其相关凝血因子半寿期很短,如Ⅶ(4~6h)、Ⅹ(48~60h)、Ⅱ(72~96h),因而能较迅速反映肝衰竭情况。

重型肝炎PTA多在40%以下,PTA降至20%以下,常常预示预后不良。注意:PT延长也可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陷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及维生素K缺乏者等情况,需加以鉴别。

(6)脂质代谢有关试验:血清总胆固醇(TC)在重型肝炎时明显降低,有人认为TC<2.6mmol/L时预后甚差。在淤胆型肝炎及肝外阻塞时TC可明显增高。血清三酰甘油(TG)在肝细胞损伤和肝内外阻塞性黄疸时可增高。

(7)肝纤维化诊断:慢性肝病时细胞外基质(ECM)的形成与基质的降解失衡,致ECM过度沉积而形成纤维化。检测血清中的基质成分、其降解产物和参与代谢的酶,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志物。

当你的身体发现精神不集中、易困易疲惫、精神不振、恶心呕吐,并且带有发热、精神萎靡、腹痛和消化不良的症状时,你有可能感染上了乙肝,这时候一定要及时检查,以便确诊病情,早日治愈。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