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贫血的临床症状介绍
发布于 2016/03/11 15:43
发布于 2016/03/11 15:43
贫血在中医学上早有记载,大致属于“血虚”,“血枯”的范略,其致病原因是:缺乏造血所需要的物质,或造血器官功能障碍,而引起的贫血。
一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缺铁原发病表现
如妇女月经量多、消化道溃疡/肿瘤/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腹痛/大便性状改变、肿瘤性疾病的消瘦、血管内溶血的血红蛋白尿等。
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苍白、心率增快。
组织缺铁表现
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吞咽困难;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皱缩;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反甲)。
二失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出血的进展决定了症状的严重程度.临床表现有昏厥,眩晕,口渴,出汗,脉快而弱,呼吸快(起初深,以后表浅).直立性低血压亦常见.血压开始由于反射性的小动脉收缩可略上升,以后逐渐降低.若继续出血,血压可能下降而导致死亡。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国际上,再障分为重、轻型,我国相应的分型是急性和慢性再障,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及感染。一般没有淋巴结及肝脾肿大
贫血:有苍白、乏力、头昏、心悸和气短等症状。急重型者多呈进行性加重,而轻型者呈慢性过程。
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次有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皮肤粘膜感染等。感染菌种以革兰氏阴性杆菌、葡萄球菌和真菌为主,常合并败血症。急重型者多有发热,体温在39oC以上,个别患者自发病到死亡均处于难以控制的高热之中。
出血:急重型者均有程度不同的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皮肤表现为出血点或大片瘀斑,口腔粘膜有血泡,有鼻衄、龈血、眼结膜出血等。深部脏器可见呕血、咯血、便血、尿血,女性有阴道出血,其次为眼底出血和颅内出血,后者常危及患者生命。轻型者出血倾向较轻,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内脏出血少见。
虽然大多数再障是原发性的,但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仍可提供一些先天性再障和继发性再障线索。
范科尼贫血患者一般在3-14岁出现临床症状,但有极少数可能出现在30岁以后。
虽然证据不够确凿,但许多药物及化学物质都和再障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应详细患者发病前6个月内的用药史、化学物及毒物接触史和暴露史。
四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血液系统表现
起病缓慢,常有面色苍白、乏力、耐力下降、头昏、心悸等贫血症状。
消化系统表现
口腔黏膜、舌乳头萎缩,舌面呈“牛肉样舌”,可伴舌痛胃肠道黏膜萎缩可引起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泻或便秘。
神经系统表现和精神症状
因脊髓侧束和后束有亚急性联合变性,可出现对称性远端肢体麻木,深感觉障碍如振动感和运动感消失;共济失调或步态不稳;锥体束征阳性、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患者味觉、嗅觉降低、视力下降、黑蒙征;重者可有大、小便失禁。
五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急性溶血性贫血短期内在血管内大量溶血。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
呕吐、寒战,随后高热、面色苍白和血红蛋白尿、黄疸。严重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
慢性溶血性贫血临床表现有贫血、黄疸、脾大。长期高胆红素血症可并发胆石症和肝功能损害。慢性重度溶血性贫血时,长骨部分的黄髓可以变成红髓。
患者每天睡觉前可以对脚部进行按摩,不但能促进患者增进食欲,而且还能使患者体内的红细胞,合理又充分地吸收造血物质,并对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和增强自身造血能力,起到很大的功效。
上一篇 : 贫血几种常见的症状介绍
下一篇 : 女性贫血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