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
发布于 2025/06/28 12:27
发布于 2025/06/28 12:27
乙型肝炎病毒可引起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等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肝功能损害。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接种疫苗是有效预防手段。
急性乙型肝炎是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出现的肝脏炎症。典型表现为发热、恶心、皮肤巩膜黄染,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痛或皮疹。实验室检查可见转氨酶显著升高,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多数患者可通过休息和营养支持自愈,极少数可能发展为重型肝炎。
2、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持续超过6个月即转为慢性感染。患者常见持续乏力、肝区不适,部分可能无明显症状。长期炎症会导致肝纤维化,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和病毒载量。治疗主要采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需长期用药控制病毒复制。
3、肝硬化这是慢性肝炎的终末期病变,肝脏结构出现不可逆改变。临床表现包括腹水、食管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等门脉高压症状。超声检查可见肝脏表面结节样改变,可能出现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治疗需抗病毒联合对症处理,晚期需考虑肝移植。
分为急性和慢性肝衰竭两种类型。急性型表现为短期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和意识障碍,慢性型多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实验室检查可见胆红素急剧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需要人工肝支持治疗,必要时进行肝移植手术挽救生命。
5、肝癌乙肝病毒整合入肝细胞基因组可能诱发肝细胞癌。早期常无症状,随肿瘤进展可出现消瘦、肝区疼痛、腹部包块。甲胎蛋白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消融、靶向药物治疗等,预后与发现早晚密切相关。
乙肝病毒感染者应定期复查肝功能、病毒载量和肝脏超声,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增强体质,但避免过度劳累。密切接触者应接种疫苗,育龄期女性需做好母婴阻断。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上一篇 : 肝郁气滞是肝炎的一种吗
下一篇 : 胆淤积性肝炎能治愈吗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