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急性白血病骨髓象改变
发布于 2025/06/24 10:05
发布于 2025/06/24 10:05
急性白血病的骨髓象改变包括骨髓增生程度异常、原始细胞比例显著增高、正常造血细胞受抑制等。急性白血病骨髓象改变主要有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比例超过百分之二十、粒红比例倒置、巨核细胞减少、病态造血现象。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增生程度通常表现为极度活跃,骨髓涂片可见有核细胞明显增多,骨髓腔被大量白血病细胞填充。骨髓活检显示骨髓组织被弥漫性增生的原始或幼稚细胞取代,正常造血组织空间被压缩。这种增生状态可通过骨髓穿刺涂片和骨髓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2、原始细胞比例增高急性白血病骨髓象最特征性的改变是原始细胞比例显著增高,通常超过骨髓有核细胞的百分之二十。这些原始细胞形态学上表现为胞体较大、核浆比例增高、核染色质疏松、核仁明显。根据FAB分型,原始细胞可呈现淋巴系或髓系特征,免疫分型可进一步明确白血病细胞来源。
3、粒红比例倒置正常骨髓中粒系与红系细胞比例约为2-4:1,急性白血病患者常出现粒红比例倒置。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抑制了正常红系造血,导致红系前体细胞减少。骨髓涂片中可见红系细胞明显减少,成熟红细胞生成受抑制,临床上常表现为贫血症状。
急性白血病骨髓象中巨核细胞数量通常显著减少甚至缺如。巨核细胞是血小板的前体细胞,其减少导致外周血小板计数下降。骨髓涂片可见巨核细胞数量稀少,形态可异常,表现为体积小、分叶少等。这是患者出现出血倾向的重要病理基础。
5、病态造血现象急性白血病骨髓中常伴有病态造血现象,表现为造血细胞发育异常。粒系细胞可出现核浆发育不平衡、颗粒减少或缺失;红系细胞可见巨幼样变、核碎裂等;巨核细胞可出现微小巨核或分叶异常。这些病态造血现象有助于白血病的分型诊断和预后评估。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象改变具有诊断价值,但确诊仍需结合外周血象、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保持均衡营养,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感染。骨髓抑制期需特别注意口腔和会阴部清洁,定期监测血常规,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过程中骨髓象的动态变化对评估疗效和监测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 : 保温杯泡一夜会得白血病吗
下一篇 : 三岁小孩患白血病能治好吗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