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日夜颠倒会导致抑郁症吗
发布于 2025/07/02 09:29
发布于 2025/07/02 09:29
长期日夜颠倒可能会增加抑郁症的发病概率。昼夜节律紊乱可能通过影响神经递质分泌、睡眠质量下降、社会功能失调等途径诱发抑郁情绪,但并非必然导致抑郁症。
昼夜节律紊乱会干扰褪黑素和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正常分泌周期。褪黑素是调节睡眠的重要激素,其夜间分泌高峰被抑制可能导致入睡困难。血清素作为情绪调节的关键物质,其合成与光照密切相关,长期缺乏日间光照可能降低血清素水平。这些生理变化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抑郁相关症状。
存在遗传易感性或既往精神疾病史的人群风险更高。携带特定基因变异者可能对生物钟紊乱更敏感,如CLOCK基因突变人群。有焦虑症或抑郁症病史的患者,昼夜节律失调可能成为复发诱因。这类人群需要更严格保持规律作息,必要时需寻求专业心理干预。
保持固定起床时间有助于稳定生物钟,即使夜班工作也应设定规律作息表。白天适当接受阳光照射可促进血清素合成,夜间使用遮光窗帘营造黑暗环境。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障碍、认知功能下降或躯体症状时,应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评估。日常可通过正念冥想、适量运动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过度依赖咖啡因等兴奋性物质。
上一篇 : 抑郁症的孩子为什么折磨父母
下一篇 : 一直想睡觉是抑郁症的表现吗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