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治疗
发布于 2011/05/26 16:57
发布于 2011/05/26 16:57
骨折的治疗方式一般采用“三步阶梯疗法”,彻底打破的传统疗法的局限性,骨折病人的典型表现是伤后出现局部变形、肢体等出现异常运动、移动肢体时可听到骨擦音,此外,伤口剧痛,局部肿胀、淤血,伤后出现运动障碍。出现外伤后尽可能少搬动病人,如须搬动必须动作谨慎、轻柔、稳妥,以不增加病人痛苦为原则。
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肢体最大可能的。最大限度的恢复其功能。因此。在骨折治疗中,其复位、固定、功能锻炼这三基本原则十分重要。
第一步、复位:是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正常位置,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复位的方法有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外固定架复位。
第二步、固定:骨折复位后,因为其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上,使其逐渐愈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叫外固定。如果通过手术切开上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就叫内固定。
第三步、功能锻炼:通过受伤肢体肌肉收缩,增加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未被固定的关节,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使受伤肢体的功能尽快恢复到骨折前的正常状态。
电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肱骨:肩髃、曲池;尺挠骨:曲池、合谷;股骨:血海、髀关;胫腓骨:足三里、解溪。
配穴:内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
阿是穴位置:骨折中心,即断端之间(下同)。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阿是穴及交替选用骨折上下端穴位之一,配穴,交替用健侧之二穴(每次各取一上肢穴和一下肢穴)。得气后,接通直流电针仪。局部穴位;骨折中心即阿是穴接负极,余穴接正极;全身配穴:上肢接正极,下肢接负极。电流量20~40微安,或以病人有针感,肌肉明显收缩为度,连续波,频率2~3次/秒。每次30分钟,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日。
上一篇 : 股骨颈骨折手术后要注意什么
下一篇 : 三步走确定骨折的治疗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