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湿清热通脉巧治痛风

发布于 2016/04/25 17:01

痛风是由体内尿酸排泄减少、嘌呤代谢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等。原发性痛风具有遗传性,继发性痛风主要因肾脏疾病、血液疾病或药物、高嘌呤饮食所引起。根据症状体征,痛风属于中医“痹症”、“热痹”的范畴。

从临床观察来看,痛风病多因于正气不足、饮食不节、寒温失调,而致湿热内蕴、关节痹阻。临床主要可以分为湿热偏盛和热邪偏盛两型,以前者偏多。

1.以湿热痹阻为主者,关节红肿热痛,多以下肢关节为主,伴肢体沉重,口黏或苦干而不欲饮,尿黄,便秘或溏,舌苔黄腻,脉濡细或濡数。治以“清热利湿宣痹汤”:苍术、黄柏、虎杖、豨莶草各15克,牛膝、汉防己、赤芍各10克,土茯苓30克,桂枝、甘草各5克,水煎日服1剂。

辨证加减:年老、体弱、气虚者,加黄芪;有高血压、糖尿病史者,宜重用黄芪30克左右;关节肿甚并有痛风石者,加薏苡仁、制天南星;关节痛剧、夜间尤甚者,选加当归、丹参、没药,或生地、土鳖虫;兼上肢关节痹痛者,加羌活、威灵仙。

2.以热邪痹阻为主者,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减,烦热口渴,或初起伴有发热恶风等表证,舌红苔黄厚或黄燥,脉滑数。治以桂枝白虎汤加味:生石膏30克,知母、芍药各12克,忍冬藤、薏苡仁、土茯苓各20克,桂枝、甘草各6克,水煎日服1剂。

辨证加减:初起发热恶风者,加秦艽、防风;上肢痹痛剧,加桑枝、海桐皮;下肢痹痛甚者,加牛膝、防己;夜间痛剧者,加生地、丹参、红花。

痛风病虽属热痹范畴,但在临床辨治中,仍需佐以辛温之桂枝,乃取其可助方中诸药起到通阳利湿、活络宣痹之功。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