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喜欢这些人!小心别中招了

发布于 2019/04/22 09:38 复禾健康

在我国,大肠癌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大肠癌发病率为29.44/10万,死亡率为14.23/10万,分别排在恶性肿瘤的第3位和第5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大肠癌患者起病时常常毫无征兆,但发现时往往已进入“回天乏力”的无奈阶段。在临床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可能仅仅出现了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长期便秘的人突然腹泻,或大便带血,到医院看医生,才发现患有大肠癌。

有文献统计资料表明,早期大肠癌治疗后5年的生存率可达90%以上;中期大肠癌5年生存率则为50%~70%;而晚期大肠癌为10%以下。因此越早发现大肠癌,预后效果越好。若想及时捕捉到早期大肠癌的“蛛丝马迹”,则要优先考虑结肠镜检查。

1.识别大肠癌有“火眼金睛”

结肠镜检查之前,患者需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即清洁肠道。待其肠道排泄物接近清水时,然后由内镜医师将1根带有摄像头的软管送入病人肛门,通过内镜直视下观察肠黏膜形态,仔细寻找癌细胞的踪迹。如果医生怀疑某处病变有了癌变的可能,便会利用活检钳获取该处组织,送到病理科进一步检验。

随着内镜技术飞速发展,现在还有更先进的放大内镜、共聚焦内镜、超声内镜等设备可供医生使用。其中,放大内镜观察局部黏膜腺管开口,能够接近或达到无创病理诊断的效果。超声内镜则能确定癌细胞浸润深度,如早期大肠癌的癌细胞在内镜下判断仅发生在肠黏膜表层,还可在内镜下直接进行黏膜切除,达到根治的效果。

发现息肉不可姑息养奸

2.说到大肠癌,不得不说说息肉。已经有大量研究结果证实,息肉是癌变的高危因素。这里所说的息肉是腺瘤型息肉。根据腺瘤型息肉的腺管形态分为管状、绒毛状或两者混合。绒毛状的息肉或者在息肉中绒毛成分所占比例越高,癌变风险越高。息肉直径越大,癌变风险也越大。

有研究统计,大于1厘米的息肉癌变风险为10%左右,大于两厘米的癌变率能上升到40%左右,因此专家建议,超过5毫米的息肉即可以进行内镜下干预,比如内镜下电切治疗。而对于小于5毫米的息肉可以定期观察随访。即使是息肉恶变为早期大肠癌,只要息肉浸润深度没有超过黏膜层,内镜下治疗如黏膜切除或黏膜下剥离,也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3.高危人群需要定期做肠镜

建议将以下人群列为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便潜血阳性;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以往有肠道腺瘤病史;本人有癌症史和有排便习惯改变。

除此之外,符合以下任意两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有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

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均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需要定期检查。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