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药的特殊组合如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发布于 2019/11/05 17:55 复禾健康

心脑血管梗死的潜在风险有很多,其中主要的还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这些常见的疾病。

高血压常常使动脉血管过早地硬化,另外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紧张素水平升高,可引起血管痉挛。血脂过高,远远超过了人体的需求,多余的脂质就会沉积在血管下面,形成斑块,造成了管腔堵塞,或者是狭窄。所以说心脑血管梗死与血脂增高有直接的关系。

糖尿病主要是糖代谢紊乱影响高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并引起微小血管病变,高尿酸积聚在血管内,增加了血液的粘稠度,同样会导致心脑血管堵塞。由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导致了血管内皮损害,并且产生病理产物粘附堆积在血管内壁。这些损害和病理产物是导致血液粘度增加,血液流速降低,使动脉

血管硬化,形成斑块,血管变狭窄,引发心脑血管堵塞梗死的罪魁祸首。中医所讲的瘀血和湿浊就是指粘附堆积在血管内壁的病理产物。

动物药“药对”组合,对于祛除血管里的瘀血或者说是斑块,力量更强,效果更快。它可以溶解血管内阻塞的斑块,减少心脑血管梗死的发生。

对于粥样硬化斑块的诊疗,过去一直认为已形成的斑块是无法消除的,诊疗手段仅限于稳定病情。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界的专家们发现无论是早期斑块还是晚期斑块都可以消除,而且在抑制斑块形成,稳定易损斑块方面,中医中药有着一定的优势。

动物药,早期记载这类药的是早期的甲骨文就有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67种这类药物,还有《本草纲目》467种、《中药大辞典》中记载了900多种这类药。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中医临床学的经典,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引用了这类药28味,占总药数16%,主要应用于疑难重病。而早期提出这类药在心脑血管应用理论的是在宋朝。

然后我们再说药对,药对又称对药,是临床用药中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两药同时应用,互相牵制,或降低其毒性,或减少其副作用,使疗效充分发挥,以更适应病情,在方剂配伍中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我们将药物组合力求达到“1加1大于2”的效果。

水蛭、虻虫药对源于张仲景《伤寒论》的抵当汤和《金匮要略》的大黄蟅虫丸,两味药均为虫类破血之品,二药合用,相须配对,具有蚀死血、祛恶血的功效,并可使药力发挥既迅速而又持久,善治恶血不除、瘀血久积之证。运用该药配伍诊疗血瘀内结的多种内科、外科有良好的疗效,据已有研究表明,水蛭、虻虫均有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蛇类在我国入药早期的就是白花蛇与乌梢蛇。李时珍:“白花蛇湖、蜀皆有,惟以蕲蛇擅名。”白花蛇又有五步蛇之称,毒性猛烈;乌梢蛇则属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干品。宋代寇宗爽《本草衍义》云:“蛇类中此蛇入药较早。”

全蝎、蜈蚣对药,是临床用药常用配伍之一,全蝎善于走窜,祛风通络,败毒散结,熄风镇痉,蜈蚣熄风镇痉、攻毒散结,去恶血,此二药均善走窜搜剔,能入络搜除深在之风毒,又善解毒,有以毒攻毒、散结解毒之功,合用则熄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之效尤强,对于“风”、“毒”、“痰”、“瘀”等邪蕴结于肌肤络脉引起的顽固性中医外科疾病有较好的效果。

僵蚕,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之功效。地龙,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地龙与僵蚕外表,功效都是不一样的,地龙有平喘,利尿的功效而僵蚕则没有;僵蚕有化痰散结,祛风止痛的功效而地龙却没有,作为药对能够互补功效,达到化痰散结、平喘利尿的作用。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