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治疗心率失常的弊端

发布于 2019/11/05 17:53 复禾健康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西药被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如普罗帕酮、慢心律、倍他乐克、胺碘酮等。医生和病人在药物使用上似乎有越来越多的选择。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治疗心律失常的西药由于其局限性和副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并不令人满意。

单一角色有局限性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包括起搏器传导系统异常、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心肌细胞代谢紊乱和心肌血供不足四个方面。要有效治疗心律失常,必须对这四种病机进行综合调控,这就需要综合调控。然而,所有抗心律失常的西药都只能作用于一两种发病机制,如有的药物只能通过调节离子通道来调节心肌细胞的代谢,有的药物只能调节心脏的自主神经系统,不能实现整合调节。治疗效果的局限性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易产生毒副作用

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西药都有轻微或严重的副作用。其有效的治疗剂量与毒性副作用的剂量非常接近。也就是说,在治疗心律失常中起作用的剂量与引起副作用的剂量非常接近。当剂量不足时,心律失常无法控制。当剂量足够时,会出现副作用,难以控制。胺碘酮,常用于治疗心房颤动,可引起肺、甲状腺、肝脏等器官损害。心得安用于治疗早搏,可引起口干、舌唇麻木、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抗心律失常药物也可以治疗心律失常,但会增加死亡率。

引发新的心律失常

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西药都有副作用,导致新的心律失常,这已得到医学界的认可。西方抗心律失常药物也可能加重原发性心律失常。例如,倍他乐可引起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胺碘酮也可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心跳骤停。对此,心脏病专家指出,使用西方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新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约为6%-36%,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

虽然西方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繁多,但其副作用越来越明显。一方面,心律失常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用药风险巨大。那么,是不是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面临哈姆雷特型难题。此外,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西药,这凸显了西药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具有综合调控优势的中成药才能为心律失常患者提供全面、有效、安全的最佳选择,这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