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症状和感染途径是什么

发布于 2016/06/17 09:09

乙肝的症状和感染途径是什么?此问题很多人都很关注,在生活中得乙肝的人有很多,因为乙肝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所以人们对乙肝患者总是避而远之,其实乙肝没那么可怕,只要了解了乙肝的症状和感染途径就可以降低它的发病率,下面我们来介绍乙肝的症状和感染途径是什么。

第一、乙肝的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6周~6个月,一般为3个月。从肝炎病毒入侵到临床出现最初症状以前,这段时期称为潜伏期。潜伏期随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人体免疫状态而长短不一。

1.全身表现

患者常感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可伴轻度发热等。失眠、多梦等可能与此有关。

2.消化道表现

肝炎时,肝功异常,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3.黄疸

病情较重时,肝功能受损,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胆红素从尿液排出,尿液颜色变黄,是黄疸最早的表现。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染。由于胆汁酸的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于皮肤,刺激末梢神经,可引起皮肤瘙痒

4.肝区疼痛

慢性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压痛或叩击痛。如果肝区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5.肝脾肿大

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患者常有肝脏肿大。晚期大量肝细胞破坏,纤维组织收缩,肝脏可缩小。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脏无明显肿大,门静脉高压时,脾脏淤血,可引起脾脏肿大。

6.肝外表现

慢性乙肝,尤其是肝硬化患者面色黝黑晦暗,称肝病面容手掌大、小鱼际显著充血称肝掌皮肤上一簇呈放射状扩张的形如蜘蛛的毛细血管团称蜘蛛痣,其他部位也可出现。男性可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对称或不对称性的乳腺增生、肿痛和乳房发育,偶可误诊为乳腺癌;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这可能与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灭活减少,体内雌激素增多有关。

7.肝纤维化

慢性乙肝炎症长期不愈,反复发作,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而其降解活性相对或绝对不足,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下来形成肝纤维化。如果肝纤维化同时伴肝小叶结构的破坏(肝再生结节),则称为肝硬化。临床上难以将两者截然分开,慢性肝病由肝纤维化到肝硬化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

第二、乙肝的感染途径

1、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和乙肝患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乙型肝炎病毒,急慢性肝炎及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都能检查得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当健康一方口腔黏膜有破损时有可能被乙肝病毒感染。因此,当唇舌、口腔、咽喉等处出现黏膜破损或出血、感染、红肿等情况时,应尽量暂时避免与乙肝的过于亲近。

2、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指携带有乙肝病毒的孕妇,其体液在分娩过程中污染了新生儿受损的创面或在产褥期密切接触婴儿,例如嚼食后将食糜团喂给婴儿等。预防垂直传播的方法就是HBV-DNA阳性母亲的孩子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越早越好,并程序注射乙肝疫苗,成功率约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应及时检查是否产生抗体;DNA阴性母亲的孩子可以只注射乙肝疫苗,保险起见也可以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3、父婴传播:父婴传播是指其精子中可检出乙肝病毒DNA,该病毒存在于精子头部的细胞浆中,精子进入卵细胞,尽管其母亲无肝炎,但这种

受精卵在形成胚胎过程中,乙肝病毒也在不断增殖,使这种子代成为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这种传播方式较易被人忽视,虽然说乙肝病毒的父婴传播的几率比母婴少,但是一旦感染上同样容易造成终身携带,但乙肝病毒的父婴传播只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一种形式,并非遗传病,只要按计划的给孩子注射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可以阻断父婴间的垂直传播。

4、性传播:性传播作为乙肝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指在性生活过程中,男女双方的性器官都可以出现损伤,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精液或阴道的分泌物中都可能含有病毒,因此乙肝病毒可通过性生活传播。预防的方法是,当发现一方携带乙肝病毒时,另一方就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虽然我国目前已不再进行强制性的婚前检查,但是为了预防乙肝及其他传染病,年轻人最好还是在婚前自觉接受检查为好。

以上是乙肝的症状和感染途径是什么的相关介绍。需要大家注意的是,乙肝病毒通常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所以说,与乙肝患者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吃饭通常是不会感染上乙肝病毒的。在生活中大家不必对乙肝过度恐惧,谈虎色变。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