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镜有什么危害

发布于 2025/10/02 16:52

胃肠镜检查可能出现轻微不适或并发症,但总体安全性较高。主要有咽喉不适、腹胀腹痛、消化道黏膜损伤、麻醉相关风险、交叉感染等潜在危害。

一、咽喉不适

胃镜检查需经口咽插入导管,可能刺激咽喉部引发恶心反射或短暂疼痛。检查前使用表面麻醉剂可减轻反应,检查后1-2小时咽喉异物感多自行缓解。有慢性咽炎者症状可能稍明显,但通常无须特殊处理。

二、腹胀腹痛

肠镜检查时注气扩张肠腔可能引起腹胀,操作过程中牵拉肠道可致短暂腹痛。这些症状多在排气后缓解,严重腹胀者可采取膝胸卧位促进气体排出。检查后24小时内避免进食产气食物有助于减轻不适。

三、消化道黏膜损伤

内镜摩擦或活检可能导致食管、胃肠黏膜轻微擦伤,表现为检查后短暂隐痛或少量出血。多数损伤可自愈,严重者需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康复新液等黏膜保护剂。术前充分润滑、操作手法轻柔能降低发生概率。

四、麻醉相关风险

无痛胃肠镜使用的丙泊酚等静脉麻醉药可能引发呼吸抑制、血压波动等反应。麻醉前需评估心肺功能,术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有严重心肺疾病、过敏体质者应提前告知医生,必要时选择普通检查方式。

五、交叉感染

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幽门螺杆菌、乙肝病毒等病原体传播。正规医疗机构均执行高水平消毒流程,采用戊二醛浸泡或低温等离子灭菌,感染概率极低。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要求使用一次性活检钳等耗材。

检查前需空腹6-8小时,肠镜需提前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检查后2小时可饮温水,无不适再逐步过渡到软食。24小时内避免驾驶、高空作业等需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出现持续腹痛、呕血、黑便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定期胃肠镜检查仍是早期发现消化道病变的有效手段,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3-5年筛查一次。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