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电解质紊乱的症状怎么办

发布于 2025/10/18 11:27

小孩电解质紊乱可通过调整饮食、口服补液盐、静脉补液、纠正原发病、定期监测电解质等方式治疗。电解质紊乱通常由腹泻呕吐、发热出汗、肾脏疾病、内分泌失调、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轻度电解质紊乱可通过增加含电解质食物改善。建议家长准备香蕉补充钾离子,饮用淡盐水补充钠氯,酸奶可提供钙镁。避免高糖饮料加重渗透性脱水,少量多次喂养减轻胃肠负担。若患儿出现拒食或持续呕吐需及时就医。

2、口服补液盐

口服补液盐Ⅲ是WHO推荐的一线处理方式,家长需按说明书用温开水冲调。每袋补液盐含氯化钠、枸橼酸钠等成分,能纠正钠钾失衡。适用于轻中度脱水患儿,每次腹泻后补充50-100毫升。注意不可用运动饮料替代,避免糖分过高加重腹泻。

3、静脉补液

严重脱水或意识障碍需急诊静脉补液,常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补充能量和电解质。静脉补液速度需根据血钠水平调整,低钠血症纠正过快可能导致脑桥脱髓鞘。家长应配合医护人员记录尿量及精神状态变化。

4、纠正原发病

由轮状病毒腹泻引起时可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细菌性肠炎需用头孢克肟颗粒抗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胰岛素治疗,肾小管酸中毒需服用枸橼酸钾合剂。家长发现孩子多尿、多饮等异常应及时完善血糖、尿常规等检查。

5、定期监测电解质

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剂或存在慢性肾病时,家长需定期带孩子检测血电解质。重度低钾血症可能引发心律失常,高钠血症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复查频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稳定期可1-2周检测一次,急性期需每日监测直至指标正常。

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及皮肤弹性变化,记录每日出入量。恢复期继续补充含钾钠的蔬果如橙子、菠菜,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汗丢失电解质。若出现嗜睡、抽搐等严重症状应立即送医,不可自行使用利尿剂或钾补充剂。慢性疾病患儿建议每3个月复查电解质,夏季高温时适当增加饮水频次。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