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新生儿是否有疝气
发布于 2025/10/31 09:04
发布于 2025/10/31 09:04
新生儿疝气可通过观察腹股沟或脐部肿块、哭闹时肿块突出、触摸柔软可回纳等方式初步判断。疝气主要包括腹股沟斜疝和脐疝两种类型,通常由先天性腹壁薄弱或发育不全导致。
1、腹股沟肿块腹股沟斜疝表现为腹股沟区或阴囊出现柔软包块,哭闹、排便时明显突出,安静平卧时可自行回纳或用手轻推消失。肿块表面皮肤正常,无红肿热痛。若发生嵌顿则出现剧烈哭闹、呕吐、肿块变硬无法回纳,需紧急就医。
2、脐部膨出脐疝表现为肚脐处圆形柔软膨出,直径1-3厘米,按压时有咕噜声,哭闹时增大而安静时缩小。膨出物多为肠管或大网膜,极少发生嵌顿。多数在1-2岁内自愈,超过2厘米或4岁未愈需考虑手术修补。
3、哭闹关联疝气包块大小与腹压变化直接相关。新生儿哭闹、咳嗽、排便时腹压增高,包块明显突出;安静睡眠或仰卧位时腹压降低,包块可自行回纳。家长可记录包块出现与体位变化的规律性,帮助医生判断。
4、触诊检查医生会通过触诊判断疝环大小及内容物性质。腹股沟斜疝需检查外环口松弛度,脐疝需评估疝环缺损直径。超声检查可明确疝囊内容物是否为肠管,并排除睾丸鞘膜积液等类似疾病。
5、嵌顿识别
当疝内容物不能回纳并出现血运障碍时,表现为包块变硬、触痛明显,新生儿拒食、呕吐、腹胀。这是需要急诊手术的嵌顿疝表现,延误处理可能导致肠坏死,家长发现后应立即送医。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避免让新生儿长时间剧烈哭闹,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腹压。穿戴纸尿裤时注意松紧适度,勿压迫疝块。定期测量记录疝块大小变化,若发现包块无法回纳、颜色发暗或伴有呕吐,须立即前往小儿外科就诊。多数小型脐疝可观察等待自愈,而腹股沟斜疝通常需要择期手术治疗。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