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功效与主治

发布于 2025/11/13 10:28

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功效,主治乳痈肿痛、疔疮肿毒、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病症。蒲公英是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干燥全草,含有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等成分,其药用价值在中医临床和现代研究中均得到验证。

1、清热解毒

蒲公英性寒味苦,归肝胃经,能清解热毒。对于热毒壅滞引起的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有缓解作用,常与金银花、野菊花配伍使用。现代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可外敷治疗皮肤化脓性感染。

2、消肿散结

针对乳腺炎早期出现的红肿热痛,蒲公英可单味捣敷或配伍瓜蒌、牛蒡子内服。其活性成分能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轻组织水肿,对甲状腺结节、淋巴结炎等体表肿块也有辅助消散效果。

3、利尿通淋

蒲公英能增加尿液分泌并冲刷尿路,适用于小便短赤、排尿灼痛等下焦湿热症状。与车前草、白茅根同用可增强疗效,对急慢性尿路感染及前列腺炎引发的尿频尿急有改善作用。

4、保肝利胆

蒲公英甾醇能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谷丙转氨酶水平,对酒精性肝损伤和药物性肝损害有保护作用。临床常用蒲公英配伍茵陈、栀子治疗胆囊炎、胆石症引发的胁肋胀痛。

5、调节免疫

蒲公英多糖可激活巨噬细胞,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在肿瘤辅助治疗中能减轻放化疗副作用,改善癌症患者食欲不振症状,但需在医师指导下配合正规抗肿瘤方案使用。

使用蒲公英时建议选择正规中药饮片,避免采摘污染区野生植株。脾胃虚寒者应配伍生姜、大枣以中和寒性,过敏体质者初次使用需小剂量测试。治疗感染性疾病时若3日内症状未缓解或出现高热寒战,应及时就医排查严重感染。日常可配伍枸杞、玫瑰花制成代茶饮,但连续服用不宜超过2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