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癌突破包膜了是几期 甲癌突破包膜了的诊断方法都有哪些
发布于 2022/04/15 10:30
发布于 2022/04/15 10:30
甲癌突破包膜了是几期?如果已经突破包膜,这就属于出现浸润,有出现转移的风险,已经到了晚期。现如今人们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健康出现问题,特别是像甲状腺癌这样高发疾病。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成为当下许多医院需要面临的挑战,那么该如何正确的认识甲状腺癌的病理诊断,现在就向大家好好的介绍一下。
一、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诊断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PTMC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因其体积小,多数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诊断,故在术中的冷冻切片诊断中极易漏诊,常给在一线值班的病理医师带来很多麻烦。PTMC是指直径≤1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常紧邻甲状腺包膜下,多数具有典型的乳头状癌组织学及细胞学特点。
较小的PTMC(百分之三十的肿瘤细胞具有“鞋钉”细胞特征,即肿瘤细胞核位于胞质的中上方,突向腔缘,似鞋钉样。因此,在PTMC中如有这些亚型的成分应包含在报告中,以提醒临床注意,给予恰当的治疗。
对于如此小的病变如何看待,临床如何处置以及其预后如何,目前尚有很大争议。对于如此小的病灶,且多数预后很好,要不要称为癌?是否能像肺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那样称为不典型增生为好?就目前的研究来说,有研究显示PTMC由于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百分之16-百分之64),并常多灶发生,应手术切除。
二、甲状腺滤泡性病变的诊断
甲状腺滤泡性病变是另一个形态诊断的难题,尤其在术中冷冻切片诊断中很难明确是良性还是恶性。特别是微小浸润性滤泡癌(MIFTC),不仅术前诊断困难,即使术后的石蜡切片也很难诊断。这不仅在于其肿瘤细胞常缺乏恶性特征,与腺瘤的区别仅在于镜下可见的侵袭证据:包膜和/或血管侵犯:还因包膜和血管侵犯,尤其是包膜侵犯至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最明确的包膜侵犯是肿瘤突破原有包膜,侵犯周围甲状腺组织。
对于不完全包膜浸润的诊断标准各家差异更大,多数人认为需要肿瘤细胞垂直于包膜纤维方向破坏包膜,呈蘑菇样浸润,同时浸润深度要大于包膜厚度的2/3,甚至近全层才可诊断。但有学者认为肿瘤如果不规则浸润并破坏纤维包膜,即使未超过包膜厚度的一半也可诊断。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常见到转移到骨或肺中的甲状腺滤泡癌,其形态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滤泡非常相似。因此,只有知道已经转移了,我们的诊断才觉得容易,在术前或未发现转移前则要困难得多。因此说MIFTC不是完全凭形态学诊断的疾病,而是主要凭其生物学行为而诊断的疾病,遗憾的是我们至今尚不知道其生物学行为的根本机制是什么,也就尚无有效的办法确定诊断此种疾病。
鉴于目前的现状,有学者提出将包裹性高分化滤泡细胞肿瘤,伴有不明确的乳头状癌细胞核改变,无血管侵犯,无或有不确定的包膜侵犯者称为恶性潜能未定的高分化肿瘤(WDT-UMP);将包裹性高分化滤泡细胞肿瘤,无乳头状癌细胞核改变,伴不确定的包膜侵犯,无血管侵犯者称为恶性潜能未定的滤泡性肿瘤(FT-UMP),我认为这些称谓不失为对此类病变较为合适的诊断。
其实不伴血管浸润的包膜侵犯不影响患者的预后,而广泛的血管侵犯比有限的血管侵犯者预后差。因此,日本学者提出了一个甲状腺滤泡细胞肿瘤的新分类:
(1)良性肿瘤,主要为滤泡性腺瘤;
(2)交界性肿瘤,指伴或不伴乳头状癌型细胞核的包裹性肿瘤,伴或不伴微小包膜浸润,包括包裹性乳头状癌、包裹性滤泡亚型乳头状癌、恶性潜能未定的高分化肿瘤、恶性潜能未定的滤泡性肿瘤、仅有包膜侵犯的滤泡癌,上述肿瘤有淋巴结转移时应归入低度恶性/高分化滤泡细胞腺癌;
(3)恶性滤泡细胞腺癌,又进一步分为:
①低度恶性/高分化滤泡细胞腺癌,包括浸润性乳头状癌。
上一篇 : 甲状腺癌的MRI诊断
下一篇 : 没有了~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