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简介

发布于 2021/04/23 16:41 复禾健康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由于病毒外形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外膜上有明显的棒状粒子突起,看上去像一个皇冠,故因此命名为“冠状病毒”。目前所知,冠状病毒只感染脊椎动物(如人,猫,鼠,猪,蝙蝠,禽类等)。

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至今人类共发现大约16种不同的病毒株,其中有7种能感染人类,分别是HCoV-229E、HCoV-OC43、HCoV-NL63、HCoV-HKU1、SARS-CoV(非典型肺炎)、ME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和2019-nCoV(新冠肺炎)。前面四种可引起感冒症状,是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相对“温和”,后三种毒性强,传播快,属烈性传染病。

新冠肺炎:

2019年12月8日,武汉卫建委通报首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发病,新冠病毒首次进入人们视野。由于当时信息太少,人们还未认识到这是一种新型传染病毒。随着类似患者不断增多,医护人员相继上报病例。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对其进行研究,获得病毒毒株和基因组序列。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

目前研究显示新型冠状病毒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同源性达到85%以上。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热、乏力、咳嗽、咳痰,重症的患者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有时也会出现胃肠道的症状,例如恶心、呕吐等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多有流行病学的接触史,在近期接触了疑似或者是确诊的患者,或者有疫区的旅居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血常规会提示白细胞低于正常,淋巴细胞一般情况下也是低于正常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通常是正常的。肺CT可提示间质性的改变,以外周带为主。病毒核酸检测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连续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阳性时,临床上可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