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心脏病是怎么回事

发布于 2016/09/21 16:44

遗传性心脏病是怎么回事?在医学上,目前没有遗传性心脏病的诊断,也就不存在所谓遗传性心脏病的说法。大众认识中的遗传性心脏病是指与遗传相关的心脏病,如有家族史的冠心病从某种意义说也有遗传因素,但与遗传因素相关最大的是遗传基因变异造成的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有些家庭有多个子女患不同种的先天性心脏病,或多个堂兄弟姐妹患病。一般来讲一级亲属中有一个患先天性心脏病,则其他人患病的机率上升3倍,如果三个成员患病,则其他成员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性上升4.5倍。

对于我们前面提到的大家熟知也比较高发的冠心病,其病因很多,也很复杂,它是否遗传并不十分清楚。多年来许多学者进了大量的研究,结果发现冠心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性。双亲中有1人患冠心病,其子女患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2倍。若父母亲均患冠心病,则子女患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4倍;若父母亲均早年患冠心病,其子女患病率较无冠心病双亲子女的患病率高5倍。

遗传因素在冠心病发病中的有一定的作用。同时,除上述遗传因素外,同一家族中生活环境、饮食结构、起居习惯以及父母吸烟对子女的影响等,也可造成冠心病的家族倾向。但这不是说冠心病一定都遗传,而更多的学者则认为,虽然冠心病具有明显的家族性特点,然而其发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是内因,只有内因和外因(冠心病危险因素)结合起来,才能促发冠心病。

如果冠心病的所有家庭成员能共同改变高脂饮食、高热量、高盐、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并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冠心病的发病率肯定会降下来。所以说,上一代患有冠心病,并不意味着下一代也肯定会患冠心病,通过有效的改善生活习惯和环境,是可以避免患病的。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