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研究现状
发布于 2016/09/26 10:45
发布于 2016/09/26 10:45
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临床上按照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快慢,可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上,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更常见合并其他心脏疾病。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心律失常的研究现状。
目前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抗凝药物治疗等;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心脏起搏器植入、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等。
二十世纪末,可植入装置检测并迅速终止可能导致SCD的室性心动过速这一技术已广为流传,但是,这些可植入装置减少死亡率的效果并不明确。尽管可以预防SCD,但这类装置未必确实减少死亡率,尤其是当SCD仅为总死亡率的很少一部分,而装置相关并发症却增加了死亡的可能性。
对于这个问题,Bardy博士等给出了答案,一项在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SCD高危)中比较胺碘酮与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或安慰剂的里程碑式的研究表明中位随访45.5个月后,胺碘酮与安慰剂相比不减少全因死亡率,而ICD治疗显著减少全因死亡率。
上一篇 : 哪种心律失常应视为危急情况
下一篇 : 小儿心律失常有的特征有哪些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