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肝癌的病理病因有哪些?两大肝癌的病理分类须知

发布于 2022/08/30 16:02

继发性肝癌又称转移性肝癌。人体全身的恶性肿瘤,都可随血液、淋巴液转移至肝脏,或直接浸润,形成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在临床表现中一般只有原来脏器癌症的表现而无肝脏严重受累的症状,病人可有乏力、厌食多汗、发热、体重下降等表现,肝功能检查甚至在肝脏明显肿大时,仍可能正常,但血清癌胚抗原的检测常明显增高,B超、CT检查可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继发性肝癌的预后一般与原发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预后不佳。可在原发肿瘤治疗基础上行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许多脏器的癌肿均可转移到肝,尤以腹部内脏的癌肿如胃癌、结肠癌、胆囊癌、胰腺癌、子宫癌和卵巢癌等较为多见。此外,乳腺、肺、肾、鼻咽等部位的癌肿也可转移到肝。

症状体征:

继发性肝癌常以肝外原发性癌肿所引起的症状为主要表现。但也有部分病人在出现了如

消瘦、乏力、肝区疼痛、肝区结节性肿块,甚至腹水、黄疸等继发性肝癌的症状以后,其原发癌灶仍不易被查出。因此,有时与原发性肝癌难以鉴别。一般继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常较轻,病程发展较缓慢。

疾病病因:

从中医角度来看,肝癌的病因主要分为以下五种:

1、情志因素

认为肝癌多因情志不舒,喜怒失常,忧愁和暴怒等精神情绪变化,导致气机不畅,血行受阻,日积月累而见脏腑功能失调,抵抗力减弱。在营养缺乏,或饮食不节,或寒温不时,或嗜酒过度,或邪毒外侵等因素下诱发而成。

2、外邪入侵

认为肝癌的病因是由于湿热等六淫之邪留滞经脉,聚于脏腑,致使气滞血瘀,或气血失调,或肝肾阳虚,日久而成。也有学者认为局部癌肿是热度、积滞、淤血、痰饮等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聚结而成。其病机则是“因病致虚”。即患者虽可同时具有邪毒积聚和气血虚弱的表现,但其病因病机的基础是外邪入侵。

3、正气虚弱

认为正气虚弱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正虚由于程度和阶段不同,可能有显露和隐蔽的两种情况存在,再加上外感六淫疫力(乙肝、肝寄生虫)、饮食失调、七情内伤、脏腑虚损、气血失和等因素而引发。

4、内因外因素结合

内因为主认为肝癌是由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病理产物,患者正虚好和邪实共存,但以正虚为主,病机是一种因病致病,本虚标实。故临床表现为全身性虚、局部性实的疾病。

5、根据病期区分病因病机

肝癌早期与湿阻或轻度气滞有关,而体质以脾虚为主。中期出现气滞、血瘀、湿热、热毒的表现。肝癌后期常见阴虚、津亏。并认为肝癌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早期肝癌病理上病变的关键可能是脾虚,晚期肝癌可能出现肝肾诸脏的虚象。

总之,目前对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尚未完全统一,上述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反映了肝癌的多因素病因和复杂的病机。

病理生理:

肝癌病理分为:巨块型肝癌、结节型肝癌、迷漫型肝癌等。以下我们详细介绍肝癌的病理分类:

一、肝癌大体分型

(一)巨块型,较多见,呈单独巨块或由多数结节融合而成的巨块,多呈圆型,直径在10厘米以上。质硬,呈膨胀性生长,癌块周围的肝组织常被挤压,形成假包膜,此型易液化、坏死及出血,故常出现肝破裂,腹腔

内出血等并发症。

(二)结节型,最多见,有大小和数目不等的癌结节,结节多在肝右叶,与周围肝组织的分界不如巨块型清楚,常伴有肝硬化。当癌结节的直径或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5厘米时称小肝癌。其特点为癌块体积小,边界清楚,呈膨胀性生长,有包膜,切面呈分叶状结构。生长相对缓慢。

(三)弥漫型,最少见,有米粒至黄豆大的癌结节散布全肝,肝脏肿大不显着,甚至反可缩小,患者往往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

二、组织分型

(一)肝细胞型最为多见,癌细胞由肝细胞发展而来,呈多角形排列成巢状或索状,在巢或索间有丰富的血窦、而无间质成份。癌细胞核大、核仁明显、胞浆丰富、有向血窦内生长的趋势。

(二)胆管细胞型较少见,癌细胞由胆管上皮细胞发展而来呈立方或柱状、排列成腺样、纤维组织较多、血窦较少。

(三)混合型较少见,具有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癌两种结构,或呈过激形态,既不完全像肝细胞癌,又不完全像胆管细胞癌。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