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术后复发如何诊断?肝癌复发的具体诊断方法介绍

发布于 2022/09/15 15:56

肝癌复发转移是影响病人疗效和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之一,是当前肝癌研究的热点。如何在肿瘤转移之前防测肝癌转移的发生和在临床微转移灶刚萌芽时,就能作出早期诊断。同时寻找更有效的预防转移发生和治疗微小转移灶的方法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课题。近年,国内外对此作了较多研究,简述如下。

一、复发率与影响因素

影响复发的因素:

TNM分期:瘤体大小,无完整包膜,有卫星结节,侵犯肝内血管。

肝硬化程度:r-谷氨酰转肽酶(r-GDT)

肝炎活动期(大三阳)

肝内微小灶转移

门静脉癌栓,AFp不降,肝切缘不够

术后治疗:随诊得不到保征

二、转移动物模型和细胞株

研究肝癌复发转移,首先要有动物人肝癌转移模型和细胞株。我所经过多年努力,在国内外首先建立了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已传70余代,仍保持转移特性。同时也首先建立了人肝癌高转移潜能细胞株,已传70余代,为研究肝癌转移提供了宝贵模型。

三、亚临床复发转移的诊治

肝癌切除术后亚临床复发转移的发现途径及治疗原则与亚临床肝癌基本相似。术后定期、长期随访极为重要。通常术后2年内每隔2~3个月复查一次,以后每隔3~6个月复查一次,复查主要包括AFp,B超,X线胸片,必要时做CT,MRI等。再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有研究肝癌复发再切除(202例)后5年生存率为35.4%,如从第一次术后算起5年生存率为56.0%。孤立性肺转移癌手术切除(8例)后平均生存10年5个月(8个月至19年6个月),如从第一次肝癌切除后算起则平均生存13年2个月(1年4个月至23年9个月)。其中有3例肺转移者至今仍存活分别为23年9个月、23年5个月、23年4个月。因此,复发转移癌再切除对进一步提高肝癌疗效起重要作用。

四、预测指标

如能找到一个较敏感的标志物,在肿瘤复发转移之前就能预测转移复发的发生,在临床实践中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有专家从病理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在血清中和切除标本中研究、寻找标志物。初步发现,有些癌基因、生长因子和其他因子与肝癌侵袭性呈正相关:p16(CDKN2)突变,p53,p21,H-ras,c-erbB-2,mdm2,转化生长因子(TGF)α、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mRN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等;有些则呈负相关:nm23-HI基因、Kai-1基因、TIMp-2等。有些细胞外基质与肝癌侵袭性呈正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而有些则呈负相关:如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整合素α5(integrinα5)。有专家在国际上首次以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为材料,观察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肝癌的生长、转移到晚期整个发展进程的动态变化,发现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肝癌转移发生前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转移发生后突然升高两倍多,并在以后维持在较高水平,从而提示细胞间粘附分子-1是可较敏感地反映肝癌早期转移发生的标记物。上述结果为临床研究肝癌侵袭转移的预测指标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