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诊断方面有哪些常识 这些关于肝炎诊断知识要了解

发布于 2022/09/28 08:17

专家提醒肝病患者B超时必看的四点:在肝炎患者检查项目中,B超报告单常有“弥漫性肝病”、“胆囊炎”、“先天性肝囊肿或血管瘤”等字眼出现,许多患者不明究竟,十分担心,从而引起恐慌。专家提醒,B超报告单中诸如“弥漫性肝病”这些词汇都是医学术语,并不提示病情的轻重,肝炎患者不必对其“妄加猜测”,由此产生的恐惧将加重病情。生活中其实肝病患者还是有不少的,对于肝病患者最怕的可能就是发展成了肝癌。

1、别让“弥漫性肝病”吓着,在检查肝脏后,B超报告单中常见的一句话是“弥漫性肝病”,许多患者被吓得不轻:这肝脏里的病都“弥漫”了,肯定病得不轻!其实,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纤维化都属于肝脏弥漫性病变,因为这些病变在整个肝脏的分布是相对一致的;而肝血管瘤、肝囊肿、肝癌才属于肝脏局部的占位性病变。B超报告显示的“弥漫性肝病”,意思是告诉医生患者没长肿瘤,没想到反而造成误会。

同时,报告中“弥漫性肝病”并不提示病情的轻重。只要肝病整体有基本一致的变化,都显示是“弥漫性肝病”,甚至一些年龄较大的中老年人,肝脏内部稍微粗糙一些,在做B超时光点反射就会强一些,B超报告也显示有“弥漫性肝病”,许多“弥漫性肝病”的人其实肝功能正常,不用治疗。因此,患者别被B超显示的“弥漫性肝病”吓着,肝病是否严重,要看包括肝功能等许多指标并结合临床才能确定。

2、肝炎伴有胆囊炎并非细菌炎症

肝脏有病,常波及胆囊。肝炎患者的胆囊十有八九不太正常,而且肝病越重,胆囊改变越常见,越明显。对于胆囊增大、壁增厚、毛糙这些现象,B超报告都会说“胆囊炎”。专家表示,肝炎患者这种B超诊断的胆囊炎临床常无症状,无梗阻性黄疸的表现,白细胞也不高,属于病毒性非特异性胆囊炎,无需太过担心。

肝炎患者的胆囊炎是由于肝炎病毒侵犯胆囊,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沉着于胆囊,肝炎时胆汁酸等代谢产物增多对胆囊壁的损害作用引起了无菌性胆囊炎病和胆管上皮细胞的增生;肝硬化低蛋白血症和胆管细胞K+Na+-ATp酶活性降低,引起囊壁充血、水肿、渗出增多以及胆汁浓缩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胆囊疾病。一旦肝病好转,这种“胆囊炎”也会减轻。

3、别把血管瘤肝囊肿当肝癌

肝炎患者B超检查中,一些无症状的先天性肝囊肿和血管瘤也变得越来越常见,往往引起恐慌。因为肝炎常可引起肝癌,所以肝炎患者对肝脏任何占位性病变都非常敏感。肝囊肿大多是先天性的,有单独一个,也有多个,有的还合并肾囊肿。每次B超检查时,因为检查设备的局限性或检查者的仔细程度不一样,发现肝囊肿数量多少会发生变化。

医生强调,少一个不意味着好,多了一个也不意味着坏。

至于肝血管瘤,大多数为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血管瘤的发展非常缓慢,小血管瘤可无任何症状,大多数是通过体检时B超发现。一般说来小的肝囊肿和血管瘤对人体健康没有多大影响,只有较大的肝囊肿和血管瘤才需要手术或介入治疗。

4、不要过分看重B超肝脏大小

肝炎患者在看B超报告时,非常关心肝脏的大小,有的患者每次都把肝脏的测量记录下来进行比较。

但患者要知道,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医生、不同的测量部门以及B超超声探头的方向,对肝脏大小的测量都有影响,相差1~2厘米是很常见的,肝炎患者不要过分看重B超提示的肝脏大小。另外,肝脏大小也不一定提示病情的轻重。肿大的肝脏逐渐缩小有时是肝脏炎症好转,但有时恰好相反。例如发生肝硬化时,肝脏的体积都会缩小。

肝病患者不宜多吃的食品

得了乙肝的人,盲目不知所措,同时又因为乙肝知识缺乏,生活饮食不知如何是好!其实,各种食物的属性有寒热差别,必须因人因病而有所选择。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禁忌。不宜多食用罐头食品、油炸及油煎食物、方便面和香肠:罐头食物中的防腐剂、食物色素等会加重肝脏代谢及解毒功能的负担;油炸、油煎属高脂肪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反复煎炸的食物油中会有致癌物质。

各种甜食不宜多吃,少食用葵花籽:葵花籽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多吃会影响肝细胞的功能。松花蛋含有一定的铅,经常食用松花蛋会使钙质缺乏和骨质疏松;各种腌制食物盐分太高,肝病患者吃多了易影响水、钠代谢,对肝硬化患者则应禁忌。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