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治疗心律失常?三个治心律失常的中医方法

发布于 2023/02/10 11:01

心律失常的患者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健忘、耳鸣、汗出肢冷等等症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针灸拔罐和食疗这三种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必要的时候,患者还需要服用相关的西医类药物或者是直接进行手术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心律失常的患者还需要注意休息,不要熬夜。

心律失常是一种心血管疾病,会导致心搏动的频率和节律出现异常,导致患者出现胸闷气短、乏力、出汗、心悸等等症状,长期患有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的心脏逐渐衰竭,甚至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心律失常的患者需要及时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

一般情况下,可以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中医方法有以下三个。

第一个方法,药物治疗。安神定志丸、归脾汤、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等等药物都可以用来治疗心律失常。不过用药前需要辨别病症的虚实,分证论治。选用合适的药物不仅可以起到最好治疗效果,还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

第二个方法,针灸拔罐。选择具有安神定志功效的穴位进行适当的刺激,例如针灸、拔罐等等,可以活血通络。不过这种治疗方法需要持续很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第三个方法,食疗。如果心律失常的患者症状比较轻微,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食疗方法来缓解病情,例如鳖肉枸杞汤、酸枣仁粥、大枣炖猪心等等,都可以减轻不适症状。

除了中医方法以外,患者还可以通过服用西医类药物进行治疗。现在可以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西医类药物主要分为钠通道阻滞药、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选择地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这四种,患者在服用的时候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

心律失常的患者在情况不是很严重的时候多建议通过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因为大量服用西医类药物会对患者的身体机能造成非常大的损害。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心律失常的患者需要注意休息,维持平和的心态,戒骄戒躁。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